人生的變數,從不先通知 —— 如何面對無常?

人生一瞬,生死一瞬,               
在短短的幾十年間,
生命的現象不停地變化著。

 

唯獨面對無常,
再多不捨也只能放下。

 

但是放下真的很難,
因為你仍覺得悲傷、難過、不滿、不解,
對生命的真相無法釋懷,
因而不得自在。

 

我們終要面對自己生命中的種種無常,
又該如何真正看破、放下呢?


「無常」這一課,你了解多少?

或許有些人會說:
「我不需要想那麼遠,
我只想好好活在當下。」

 

確實我們都希望日子簡單、平順就好,
日復一日地擁有那些熟悉的風景、
固定的作息、穩定的關係。

 

但生活真的能一直如我們所願嗎?
 

就像是習慣光顧的早餐店,
某天早上卻發現門口貼著:
「店主退休,感謝多年支持」的字條;
或是想重回以前學校旁邊的餐廳吃飯,
卻發現它已被改成商品特賣會場。

 

那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或許不到痛徹心扉,
卻像是生活中某個安穩的部分,
悄然崩落了。

 

原以為這些事物會一直存在,
因為它們曾是生活的一部分,
可是卻走得突然,甚至來不及說再見。

 

如同每天新聞報導世界各地的天災人禍,
從不先通知, 逕自到來,
這就是佛法強調的「無常」。

 

我們都想過著「小日子」,但無常卻來狙擊

當我們過著平凡的日子,                   
覺得這樣已經很好、很知足,
希望這樣的狀態能一直維持下去。

 

然而,
當生活被打亂時,
我們能夠坦然接受嗎?

 

當變故來臨時,
我們能倖免嗎?

 

「無常」不是要我們因突發巨變,
而感到悲觀, 
而是讓我們深深體認,
無常的本質與真諦。

 

然而,
我們對無常的體悟不深,
並不是因為不會體悟,
而是不想去體悟它。

 

那是因為人們總是對「現象」有所期待,
我們努力工作、經營感情、存錢買房,
期待事業穩定、關係不變、幸福長存,
期待這些付出能換來穩定與安逸。

 

但這些「期待」,
不會永久停留在相同的狀態,
因為現象界的所有一切,
舉凡人、事、時、地、物,
所有的物質層面及精神層面,   
本來就是隨時在變動的。

 

「無常」與「真常

那我們能抓住什麼呢?
什麼是永恆不變的?

 

 緣道祖師曾講過:「覺悟無常真常用」。
(延伸閱讀:「ㄧ句偈的力量-覺悟無常真常用」)

 

能夠覺悟無常,
真正了解現象界的變化, 
煩惱就會減少很多。

 

因為這種變化沒有針對特定對象,
現象界任何衆生都是如此,
包括最親的人在内,
夫妻、父子、兄弟關係說變就變,
這就是無常的特性。

 

能覺悟到這一點已經很不簡單,
進一步還要了解這些「無常」,
全部是「真常」的作用。

 

祖師也說過,佛法只談四個字,
「無常」與「真常」。

 

「無常」指現象界的變化,
「真常」指如如不動的佛性。

 

如果能夠「覺悟無常」,
並且了解到這不停變動的現象,
完全是由這個本來存在、
如如不動的「真常」所起的作用,
那麼對一切現象,自然就可以釋懷了。

 

無常的恐懼無法閃躲,但可以選擇如何面對

我們總以為是無常帶來了煩惱痛苦,
但真正造成的並不是無常,
而是自己對無常的恐懼,
恐懼是來自於不安全感和執著。

 

要怎麼解決這心理恐懼的問題呢?
一定要從根源下手,
從提昇我們的見地(即思想觀念)做起。

 

因為當一個人的見地沒有提昇,
就會執著在現象上,跳脫不出來。

 

思想觀念的提昇,從哪裡下手?
從認清現象、看破現象下手,
能「看破」自然就可以「放下」。

 

《金剛經》最後的四句偈說: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就是告訴我們現象界的一切都是虛幻、
快速變遷的,而且這種變化是正常的;
若能深刻了悟這樣的道理,
煩惱自然就減少了。

 

所以若能從無常中有所體悟、有所醒悟,
逐步地了解現象的無常變化,
了解宇宙、了解生命,
進而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這樣在面對無常與煩惱、痛苦、
恐懼等問題時,自然能迎刃而解。

 

「無常」這一課,你學會了嗎?

 


https://buddhayana.info/Article/Info/187
加入好友
閱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