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表達「報恩心」?簡單又正確的祭祖方式,讓善性導師告訴您

善性導師講述/編輯部整理

清明節是中國人特別重視的節日,大家總會慎重其事地準備豐盛的祭品、紙錢,與家人一起相約祭祖掃墓。 雖然大家都知道掃墓的意義在於慎終追遠,但祭拜時總不脫擔心祖先沒有食物可吃、沒有錢財花用,並祈求祖先庇佑。怎麼樣祭祖、掃墓才是最正確的呢?

 

佛家的看法與民間信仰是很不一樣的,祭祖的意義在於真正的慎終追遠與報恩心,並非祭拜。因此,以「心」祭祖最重要,儀式就是我們「心」的呈現,至於什麼才是正確的祭祖觀念與與祭祖方式?以下是 善性導師針對相關提問的整理。

「我」要縮小  才能夠報那麼大的恩情!

問:為什麼要祭拜祖先,其意義何在?人死後靈魂不是已脫離了軀殼,祖先的靈魂還會留在人間嗎?

善性導師回答:

    祭祖主要是為了慎終追遠。其實只有不久前往生的祖先才有機會留在人間,已經往生很久的,大概都已經轉世,不知到哪裡去了。如果沒有去轉世,那就麻煩了,表示祖先還在鬼道。大部分往生者在往生後四十九天以內,就會到他因緣福德該去的地方。因此祭祖的真正意義在於慎終追遠與報恩心,並非祭拜。祭拜其實是不好的,尤其是擺一大堆東西在那裡祭,多半不是祖先來吃,而是附近的孤魂野鬼來吃的。它們也只不過是吃那些食物的精神,沒辦法真的將食物吃進去,所以基本上祭或不祭,意義不是很大。而燒紙錢是把祖先當作還在鬼道,那只有鬼道眾生才需要。

問:親人已經離世,但還徘徊不願意走的話,我們還要繼續祭祖嗎?這樣會不會讓他們更加眷戀人世間?如果家中沒有安祖先牌位,不知道有沒有關係呢?

善性導師回答:

    祭祖是一種報恩心。為什麼要報那麼大的恩呢?因為你在報那麼大的恩的當下,你這個「我」要縮小,才能夠報那麼大的恩;如果「我」愈大,報恩就愈小。所以祭祖、慎終追遠與報恩都可以「縮小自我」,只是看你會不會修而已。假設你不會修,你的情緒就陷在裡面,反而變成反效果;所以有修行跟沒有修行的人,對於同樣一件事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祖先牌位的意義也是慎終追遠,沒有其他意義,有時甚至會造成祖先離不開那個牌位,而執著在那裡。老式的想法以為祖先永遠在那裡,那可把祖先看慘了!如果祖先不是在墳墓裡,就是在神主牌上,那不是糟糕了嗎?你還在神主牌前,一邊吃這個、吃那個,還一邊看電視、唱歌,你的祖先情何以堪啊!

   祭拜其實是不好的,尤其是擺一大堆東西在那裡祭,並不是祖先來吃,而是附近的孤魂野鬼來吃的。它們也只不過是吃那些食物的精神,沒辦法真的將食物吃進去,結果還是你吃掉的,對不對?所以基本上祭或不祭,意義不是很大。

   但假設你是以慎終追遠的那種心態,來捨掉這個「自我」,這樣就很好,這對祖先的幫助就更大。假設有一天你證道了,那對於你的家人和親友就有很大的幫助,不管他們往生到什麼地方去,都有幫助,所以才說:「無情才是真有情」啊!你一定要想清楚,才有機會證道,不然自己也跟著墮到三惡道,祖先也沒有辦法超脫啊,那對他有什麼幫助呢?

   真正修行的人,對佛法有了解的人,觀念應該是很新的,這個世界再怎麼進步都跟不上他的觀念。學佛最快的方法,就是趕快跳脫「人」的思想觀念,到了「菩薩」的思想觀念,那麼一切問題都可解決!

 

問:由於先生是獨子,所以未來將接手祭拜祖先的責任,應如何處理比較好呢?

善性導師回答:

   這與家庭和諧有關。佛乘宗弟子祭拜祖先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在牌位前面念三聲九字禪,然後再「祈求 祖師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將祖先度往大自在淨土」,這樣是最好的。但為了家庭和諧,所以你應該和先生商量怎麼做他會比較滿意,重點在和諧。

   真正有心拜祖先的話,平常就要多念九字禪。我的做法是,每天都修法一個多小時作迴向,對象包括祖先,以及從個人、家庭一直到大自在講堂、妙空講堂、緣道講堂......,還有經常來上課的學員,進而延伸到所有的佛教徒;包括佛乘宗其他道場,以至台灣、整個世界、整個法界所有眾生。

   曾有學員請我到他家裡幫佛像開光,結果高興得不得了!因為自從學佛乘宗的法以後,請一尊 大自在王佛就解決了,供花、供果自己決定,那是你心的呈現,不必再像以前一樣,要七碗、九碗供品等等,祖先二房還要各二爐的香火。我幫他修法合成一個之後,變得很簡單、很乾淨,大家都滿意。

觀念正確  才能「真心」祭祖

問:祭祖時是否要準備祭品?一般人都有在燒紙錢,有此必要嗎?

善性導師回答:

   可準備、可不準備,那是個人的心意。如果祖先到現在還需要祭品,表示還在靈界、鬼道,尤其是孤魂野鬼,其實應該已轉世了。鬼吃那些東西就像人一樣,只是個感覺而已,所以最理想是不要準備。因為祖先到了靈界,和人一樣,貪、瞋、癡、慢、疑都還在,你一供養之後,就要繼續供養,他才不會不高興,所以一開始不供養就沒事。
祭祖時只要雙手合十,表示我們的心意就好,慎終追遠的意義在於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如果家中有佛堂,佈置得簡單就好,中間是 大自在王佛,旁邊是祖先的牌位,供果也一起,如果能這麼清淨,連祖先都高興。

   燒紙錢是把祖先當作在鬼道,只有鬼道眾生才需要紙錢。要把自己的思想觀念提昇,菩薩是沒有貪、瞋、癡的,只要還有一點點,就是凡夫的思想。

 

問:坊間的元寶、蓮花上面印有往生咒,是不是有咒語就不可以燒?親友在摺元寶、蓮花時,如果沒有幫忙摺,是不是就不夠妥協或和協呢?

善性導師回答:

   可以燒,但燒了也沒用。我們講過凡事都要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條件下才能妥協,要不然人家叫你去搶銀行,叫你去殺人,叫你去害人,你要不要做?你為了妥協而去做嗎?那當然不行!假設是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條件下,就可以妥協;但有些人是怎麼樣都不會跟你妥協的,那是因緣所致。
你沒有幫忙摺,到底算不算和協?講更簡單一點,只要住在這個「相」上,都不叫和協,這樣的和協只是短暫的,不是真正的和協;要到有一天你「不住」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和協。當年  佛陀有那麼多人要害祂,包括祂的堂兄弟提婆達多也一樣,但祂能「不住」,這才是高層次的和協。

   一般世間法的和協,有時而盡,都是短暫的。所以,假設我們能做得到的和協,就儘量做到和協;假設做不到和協的話,就自問是否做到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只要能維持這個原則就好了。但要記住,諸惡莫作是言語、行為和思想觀念都要諸惡莫作,而不只是單純的行為而已。到了研修班,和協要進入第二個層次,不能老停留在第一個層次的妥協裡;你停留在第一個層次,慢慢就會走入沒有辦法達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這一個條件,自然而然的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做錯很多事情。

 

問: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好好的修,才能對自己以及對祖先有所幫助?

善性導師回答:

   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捫心自問:諸惡莫作,做到了嗎?念頭起來時,有沒有不好的念頭在裡頭?行為、語言有沒有不好?這些都要自我檢驗。語言部分,不只是罵三字經,甚至講話不得體、讓人不舒服,都屬於語言的範疇,因此語業最難修。行為部分,從不夠禮貌,到行為引導人走向錯誤的方向等等,都包含在內。

   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帶動行為,所以每天要先檢討在「諸惡莫作」方面,你的念頭(思想觀念)做到了沒有,之後才是「眾善奉行」;假設諸惡莫作都沒有做到,眾善奉行怎麼可能做到呢!那麼,「自淨其意」還有機會嗎?機會當然變得很小,這些都是自己可以檢討、檢驗的。
我讓學員每個禮拜聚在一起,就是要讓大家心連心,僧團結合在一起,大家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方向去邁進。僧團裡的成員彼此要互相勉勵、規勸,被規勸的人要有警惕之心,這才是真正的修行。若沒辦法做到,不就表示這一生到三惡道的機會將大大增加嗎?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要怎樣做才會對祖先有幫助,不然慎終追遠的意義何在?不是做表面功夫給人家看,修行人不搞面子這東西。先母幾年前往生,我連帖子都沒發,兩天就處理完,哪裡還需要面子!《六祖壇經》有這麼一段,禪宗 惠能大師要入滅前告訴弟子:「吾滅度後,莫作世情悲泣雨淚!受人弔問,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我當時哪有想到《六祖壇經》呢?但我們剛剛提到,你思想觀念的層次到哪裡,你的行為、語言自然就會做那樣的事情,自然就符合《六祖壇經》所講的精神。所以,最重要的是怎樣下功夫在這一生成就解脫,這樣比慎終追遠的意義更大。

 

問:清明掃墓時,可以怎麼樣幫助祖先呢?

善性導師回答:

   我們佛堂有「大自在清淨米」,掃墓時可站在墓前,一邊念九字禪,祈求 祖師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一邊把淨米灑在墳墓上,當然也可以用「大自在清淨水」。不過,最好不要灑在別人的墳上,因為有些人會業力反彈,有些人則不會;業力反彈有時會潛伏一陣子才出來,除非你的願力大、心量大,那就不怕。

 

如何表達「報恩心」?簡單又正確的祭祖方式 

  1. 祭祖時只要雙手合十,表示我們的心意就好,慎終追遠的意義在於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如果家中有佛堂,佈置得簡單就好,中間是 大自在王佛,旁邊是祖先牌位,供果也一起,如果能這麼清淨,連祖先都高興。

  2. 我們佛堂備有「大自在淨米」,掃墓時可站在墓前,一邊念九字禪,祈求 祖師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一邊把淨米灑在墳墓上,也可以用「大自在淨水」。不過,最好不要灑在別人的墳上,因為有些人會業力反彈。

  3. 在牌位前念三聲九字禪,然後再「祈求 祖師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將祖先度往大自在王佛淨土」。

    供品與紙錢,其實是把「人」的思想觀念和凡夫的貪瞋癡加諸在祖先身上,一點幫助也沒有,有時反造成先人的貪執。真正對祖先有益的,是自己好好修行,讓祖先能聽聞佛法、蒙受法益,所謂「一人得道,九族升天」的道理即在於此。透過感懷祖先,提醒自己常懷報恩心、捨掉「自我」,朝解脫證道邁進,才是清明祭祖最大的意義。

 


https://buddhayana.info/Article/Info/240
加入好友
閱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