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的關鍵

善性導師講述/編輯部整理

您也正在為親子教養問題而煩心嗎?教養孩子在觀念上,首先要先建立正確的因緣觀,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關心,但不操心」。

 

    父母對孩子的未來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尤其現今少子化趨勢,盡所能提供孩子優渥生活的父母不在少數,生活、學業上呵護備至,為的就是讓孩子們的成長路一切順遂。然而,新聞上還是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因為過度被寵愛保護,不知如何負起責任、面對壓力或是處理矛盾,反而導致憂鬱、自閉或行為偏差。因此,為人父母者不禁要問,到底什麼樣的教養觀念跟方式,對孩子才真正受用呢?

 

關心而不操心

    善性導師開示說:「以佛法的角度來講,一個人會變成什麼樣子,都是自己累世種因、結緣得來的。嚴格講,沒有教養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他的主因緣在走,與父母親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有間接關係,就是所謂的『助緣』。每一個眾生本身都有個『主因緣』,其他的任何人都只是『助緣』而已。」由此可知,教養孩子在觀念上,首先要先建立正確的因緣觀,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關心,但不操心」。

    那麼,作為「助緣」的父母們,從佛法的角度,又有什麼好方法可以來幫助孩子呢?

    我們可以從兩方面著手:第一,教孩子懂得反省。導師曾提到:「不管年齡多大多小,反省懺悔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當一個人開始反省懺悔自己的時候,他其實已經在縮小這個『我』了;當『我』越小的時候,能量就越大;當『我』越膨脹的時候,能量就越小,碰到的困難就越多。當『我』小到很難想像的時候,能量就大到很難想像,即使是小孩子也是如此。以佛乘宗的法來說就是修『禮佛拜懺文』,只要懺悔的愈多,懺悔的『心』愈真切,就會愈順利。」

以身作則 從去習氣開始

    第二,父母也要懂得修正自己,也就是 導師常常提醒的「去習氣」以及「凡事先檢討自己,不檢討他人」。導師開示說:「以修行而言,我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叫『自求內證』;既然是自求內證,就是儘量做到不涉及他人,這個他人包括自己最親的人在內。」

    無論其他人怎麼樣,先把自己管好,改變自己,要比改變他們容易很多;因為自己可以掌握,但無法掌握別人,包括與孩子的相處也是一樣的道理。「當自己改變到一個程度以後,內法界自然就會影響到外法界,所以希望家庭完美,本身要做到完美;希望這個社會完美,自己要做到完美;希望國家完美,自己要做到完美。假設每一個人都這樣子,哪有什麼地方不完美?能這樣做,快則幾天、慢則幾個月,就可以有很大的改變。假設外法界還是沒有什麼改變,那就要反求諸己,就是自己做得還不夠。」

    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則,從這個方向來提昇自己的見地,然後更進一步提昇到「內法界」可以影響到「外法界」,問題自然容易解決,也就不會有與人對立的情況發生。

 

    給自己和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莫過於每個人都從反省懺悔及改變自己下手。如果能掌握好這些關鍵的教養觀念和方式,並確實的實踐力行,那麼家庭氣氛自然和諧,親子關係自然更上一層樓,同時,教養的問題自然也不是問題了。

 


https://buddhayana.info/Article/Info/127
閱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