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供花可以變漂亮?

善性導師講述/編輯部整理

供花很重要,會用漂亮的花供養,表示心就是那麼漂亮。供果則是一種智慧的展現,所以要挑好的水果,而且顏色也要搭配,發揮一下創意,讓它呈現多采多姿的一面。這就代表你是很用心、很誠心的在供養。

 

 供佛就是供養,不管家裡有正式或非正式的佛堂,或者只是一張小小的佛卡,都要供佛。你這輩子用什麼來供佛,下輩子就可以得到無量倍的回饋,由此可以想像供佛的德有多大,即使只是「相」的供養而已。那麼該如何正確的供佛呢?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你的「心」。

心誠則靈   

供佛主要是考量經濟能力及佛桌的大小。比如,小佛桌上面放五個大西瓜就滿奇怪!如果經濟能力很好,卻挑不新鮮或撿便宜的水果來供佛是不如法的,供佛要供最好的。「供」是表示你的心,供的心要和 祖師相應,就算不能相應也求個感應,感應就是種善因、結善緣。因此,假設你買得起一顆一百元的蘋果,就不要買十元、五元的,這樣的心不能感應。也可以衡量自己的固定收入有多少,每個月拿出多少錢來買這些東西。

至於供果的數量,單數、雙數都可以。比如,盤子擺了五顆供果還缺了一角,再加一顆上去,擺六顆正好圓圓滿滿;若一定要單數,第七顆要擺哪裡呢?用膠帶貼起來又不好看。所以,很多都是以訛傳訛來的!有時是眾生疑心一起,心裡害怕,就演變成這些供佛的禮節。其實,真心的表現是最重要的。

 

問:供花、供果除了水果、花材要新鮮,也要誠心之外,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嗎?

善性導師回答:

    供佛在於個人的心念,這是層次比較普通的供佛。比如供花,材料當然要新鮮,否則你下輩子就容易老、容易憔悴;當花快凋謝的時候就要趕快換,不要讓它有凋謝的機會,那麼下輩子會永保青春。所以,供花很重要,會用漂亮的花供養,表示心就是那麼漂亮。

    你的心愈虔誠,下輩子跟 祖師的因緣就愈深,這是一定的。供果也是一種智慧的展現,所以要挑好的水果,而且顏色也要搭配,發揮一下創意,讓它呈現多采多姿的一面。這就代表你是很用心、很誠心的在供養。

    除了花或水果、食品外,任何東西也都可以供。比如你買件很漂亮的衣服,一買回來就趕快拿去供,下輩子就會有很好的衣服可以穿。所以供養很簡單,以相而言,非常誠心誠意的供養就可以了。末法時期要成就很困難,因此相的供養就變得很重要,既然供佛是代表你的心,你的心呈現什麼,佛就跟你相應什麼。

    相的供養就是種善因、結善緣,所以供在佛桌上的任何東西,都要保持最新鮮的狀態,像水是每天要換的,香是每天要供的,當然也要用最好的香供養。身體有狐臭、體臭的人,就表示以前很少供養香,現在不只可以供養香而已,精油也可以。只要你覺得自己很虔誠地想供養,任何東西都可以供養,我們只是藉此來表達我們的心。

清淨的身、語、意供養

問:導師剛才說,供花、供果是屬於相上的供佛,請問什麼才是真正的供佛呢?

善性導師回答:

    真正的供佛,就是用自己最清淨的身、語、意來供養。剛才所講相的供養,會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那不表示沒有意義;但是比起用「本心」供養,也就是證入本心,進入真正供養的階段,那就不是相的供養所能達到的境界了。

    什麼叫做以「本心」來供養呢?就是在供養的時候,要儘量保持清淨無念,以至無念之念,儘量往這個方向走。所以在供養時,不可以想到供品什麼時候可以吃,若還想到放到明天才能吃等等的,就是心不清淨。相上的供養,只是一物換一物而已;而本心的供養,德就非常大,它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那是無量的,你一旦跟 祖師相應就解脫了。但是這何其難啊!難在不起心動念。

    從你起心動念,要用最好的東西供養開始,然後慢慢練習不起心動念時,也會用最好的東西供養。像這樣從念頭很多慢慢進入沒有什麼念頭的狀態,這就是佛法生活化,就是要找各種時間、情況來練習,讓自己沒有念頭。包括跟人家吃飯、跟人家對話,都要練習不起念頭,這就叫修行。有的人一邊跟人家說話、一邊念佛,這樣的修行層次還沒那麼高,你要弄清楚,惟獨「無念」才是真念佛。

    總之,就是要練習讓念頭起不來,每分每秒不管碰到任何的狀況,都要不停地練習,才是真正的修行。這很困難,因為你剛開始練習時,腦筋反而會動得更厲害,念頭變得更多,以為要動很多念頭來讓它無念。

    其實,要無念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腦神經要放鬆,一放鬆自然而然就會無念了;不能放鬆的話,就永遠不能無念。無念不是發呆,發呆的人死了以後會到「邊地」去,那是淨土與穢土之間的一塊地方;那地方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一到了邊地,那麼待在邊地要比待在地獄的時間還久,所以不要把發呆當作「無念」!

 

問:用漂亮花朵來供佛,是種善因,來世得善果;但《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為什麼我們還要注意這麼多相上的問題呢?

善性導師回答:

    《金剛經》裡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說你在開始修行時就要知道現象是多變的,而不是講它的結果。這是因為修行要「看破」現象,著眼點在這裡而已;但談到修行的結果,佛乘宗講的是「體相一如」。

    各位在未達「體相一如」的境界之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過程叫「融相入性」,融相入性就是進入體相一如的門檻。你要把「相」當作是「體」來看待,當然不能有分別心;但以因果關係來講,以後你成就佛果的時候,你希望自己的相貌是醜陋的,還是很莊嚴呢?從初地菩薩證本心以後,就沒有長得醜陋的,所以相也要注意、也要圓滿。

    比如,初地菩薩是什麼境界?《心經》講:「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裡講的就是色空不二、體相一如的境界。所以在修行過程中,佛乘宗的修法和禪門,尤其是禪宗  六祖以後的修法大相逕庭。

    我們一開始就從「融相入性」下手,既然從這裡下手,而且隨時都有機會可以來種善因,為什麼不種呢?難道你供佛非要用難看的花來供佛嗎?應該沒有人這樣吧!所有的人供佛,一定是拿他認為最好的東西來供佛,因為那是代表他的「心」;心慢慢就能進入體,就是所謂的「心體」,體跟相就一如了。所以現象的問題,簡單講就是因果問題而已。

 

不著相的信仰

問:請問供佛時應選用較好的鮮花水果,或讓那些表相不好的也有供佛的機會呢?

善性導師回答:

    供佛要了解它的精神所在,不是只管外在物品的好壞,而是表達你內心處於什麼樣的一個情況。真善美中,真就是真相、實相,只要是真相、實相就包含了所有的善跟美。無論它美或不美,當你進入一合相時,法界萬物均為一如,美、不美皆為一如,所有萬物皆是在呈現你的本心。

    供佛只是修行過程中的一站,在每個過程中都要呈現我們的真善美。但是真相、實相無法呈現,所以我們從美跟善來呈現,只是表達這樣一個心意而已,並沒有表達對醜陋的厭惡。

    為什麼呈現「美」比較好呢?因為我們的「心」要往好的方向走。到了佛的層次就真正能詮釋真善美,而且法界的各種物品都是真善美。如果有一天已達到真相、實相的境界,這時所供物品就不再是物品的外貌,而是自己的真心。

    凡夫供佛總著在相上,既難免於著相,就只好選擇因緣來應對,那當然就要選擇善因緣,而不種惡因緣。假設經濟能力許可的話,家裡最好有個佛堂,用最好的房間來作佛堂。同樣的,在經濟許可下,要選最好的、最漂亮的鮮花水果來供佛。總之,在還沒到達高層次以前,就是要種善因、結善緣。

 

問:曾聽人說,鼻聞供佛的水果或花,叫做偷氣,有這麼一回事嗎?

善性導師回答:

    依此說法,買水果的漂亮,不就是偷水果的漂亮了嗎?不是這個樣子的。漂亮是相,是形狀、是顏色;買很漂亮的水果供佛,就是希望用最好品相的水果來供佛,那代表內心也是最好的品相,下輩子那個品相必然會長得很好。只要內心是那麼莊嚴、那麼美好,下輩子就會是那個樣子。當然這要長期做,不是偶一為之,所以追根究柢只是心的問題而已。

 

問:供香或供果時,需要講「願以此香或是水果普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嗎?

善性導師回答:

    你們老是用人的想法來想佛,怕萬一我沒講,佛會不知道,對不對?那真是小看佛了!其實你有講、沒講,你供養的東西多少錢,是進口的還是本地的,佛都知道,這你不用煩惱。

    不管做任何事情,想要境界提昇,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清淨無念,只有在清淨的時候才是普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菩薩;而戒定慧心香就是你的清淨心,這個才是最高的供佛。

    在還沒到這個境界,還不能清淨時,你是可以講一講自己想講的,講什麼都可以。佛乘宗對此沒有什麼規範,不像密宗或有些傳統佛教有一套祝文,我們不需要,只要誠心供養就好,若經濟能力許可就供好一點。如果嘴裡唸唸唸,但不是誠心供養又有何用呢?供養起碼要誠心誠意,更高境界則是在誠心誠意當中,更專心地供佛。

    所謂一念轉自業轉,念頭一轉很明顯表達思想觀念在進步,就和一般人不一樣了。所以要讓供果變成修行,供水變成修行,供香也變成修行,不管供什麼都變成修行,要做到這樣才行。所謂變成修行主要是在講專注,在供佛的時候你要非常專注,而不是想東想西、唸東唸西,其實你不用講什麼,甚至不用想,佛都知道你在做什麼。

 

問:除了供香、供花、供果之外,如果經書看不懂的人,是否也可以供經書,來減少看經書的障礙呢?

善性導師回答:

    可以。有些人很會讀書,有些人不太會讀書,會讀書的人,就是種善因、結善緣而已。

    尊重佛經,就要懂得佛經要怎麼擺放。像《大方廣佛華嚴經》要擺最上面,其次是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再來是《金剛經》;也就是哪一本佛經愈究竟、愈圓滿,就要愈往上擺,其他的學員心得叢書或雜書就擺底下。這不是經典的問題,而是你內心跟它相應的問題。

    比如供花或供什麼都一樣,要按照程序、次第來。你可能會覺得很煩瑣,但世間法哪一件事情不煩瑣?所以你歷劫累世的因緣都是隨著你內心的呈現,而不停的變化。了解這個道理以後,自己就曉得該怎麼做,而不必由別人告訴你該如何做。供佛就是要呈現你內心對佛、對 祖師的敬愛之意;你呈現最好的給佛,同時也就是呈現最好的給自己的自性,這樣自然就容易「感應」;若要「相應」則須進一步讓自己的身心清淨。

    在你還沒有成就慧命之前,生命還是重要的,生命就是因緣果了,其他還有的就是現象而已。修行人應該讓所種的因、結的緣,都是為了成就自己的慧命而做。這道理很簡單,但實踐卻很困難,因為潛在意識、深層意識裡,習氣隨時會出來阻擋,隨時讓你種惡因、結惡緣,因緣果不都是在世間裡種的嗎?但只要懂的人,每種一個因、結一個緣,還是要為了成就慧命而努力,這就是入世。

    出世,是不住因緣果的,就是所謂的「不昧因果」,這時候的層次當然就比較高。思想觀念到了這樣的層次,當然就是種最好的因、結最好的緣,但是眾生就很難做到。眾生最難的就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潛意識、深層意識。所以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控制好表面意識,讓你的表面意識都是種最好的因、結最好的緣。能這樣不停的做、不停的做,慢慢就會跟潛意識、深層意識排列組合成一條線,跟最底下的最深層意識就「感應」上了,進而「相應」。

 


https://buddhayana.info/Article/Info/224
閱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