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認識自己嗎?

善性導師講述/編輯部整理

你也「心有千千結」?明明不是這樣想,卻偏偏說錯了話;本來要去買電器,卻買了一堆用不到的東西!

你的「想法」是不是也常「不按牌理出牌」?事後懊惱或後悔,卻不知道為什麼心裡想的和自己的語言、行為不能同步?讓我們從「意識作用」來認識你所不知道的自己。

 

我們常聽人說:「五蘊皆空」,而要真正的認識自己、了解我們的意識作用,就要從什麼是「五蘊」開始談起。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色就是我們眼、耳、鼻、舌、身、意觸及到的都是色;受就是感受;想就是我們的意識在活動;行就是我們的行為,因為意識的關係,它透過行為來活動;識即表面意識、潛在意識、深層意識、最深層意識,大約就是「唯識學」所講的六識、七識、八識、九識。

五蘊從哪裡來?都是從眼、耳、鼻、舌、身、意來的;此六根中的中樞、樞紐是什麼?就是意識。俗語說:「抓蛇要抓七吋」,那就是攻堅的地方,就是指意識。因為我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會不停的去收集,所以產生了「五蘊熾盛苦」有了各種煩惱。這與物質現象有關,所以才說最重要是看破現象、看破物質世界;如果物質世界的問題解決了,五蘊的問題自然解決。

心有千千結,了解深層的自己

問:如何能減少我們的意識作用?

善性導師回答:

   會使你的意識作用特別昂揚的人、事、物等,譬如會讓你感到特別高興或特別討厭的,就盡量不要去接觸。一般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都有許多的念頭,所以要練習念頭起來的時候,不追隨它,從這裡一步步練習起,久而久之就可以進入不住的境界,這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

    所謂的追隨,就是你的腦神經在活動,若能放鬆,腦神經自然就不活動,腦神經活動是因為它緊張的關係,所以要讓腦神經放鬆下來。怎樣才能放鬆?要對現實的物質世界有足夠的認知,接下來才有辦法捨離,捨離是捨掉對物質世界的欲求,這就是所謂的看破、放下,接下來腦意識才能放鬆,腦神經放鬆了,自然就「不住」。

 

問:許多事想要「見無所見」,似乎很難做到,當作沒有看到可以嗎?

善性導師回答:

    當作沒有看到也是意識作用,所以要不起意識作用。如何才能不起意識作用?就是捨,捨就是捨離心。如何才能捨呢?要先能認識現象、看破現象。《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段偈就是要我們看破現象,相信很多人都會背,但是卻做不到!所有的證道者都是傻傻證道,沒有聰明證道的!為什麼聰明的人沒有辦法證道呢?因為意識動太多!傻的人意識動得少。「動輒得咎」這四個字以世間法來說,指行為動輒犯錯;若以佛法來看,意識是動輒得咎的!

 

大腦放輕鬆 才能讓煩惱解鎖

問:既然意識動輒得咎,那麼時常要反省檢討,會不會動太多的意識心?或是能不去動是最好的呢?

善性導師回答:

   在還無法完全不動意識心的狀況下,無論任何事情,都有兩個前提:一是諸惡莫作,一是眾善奉行;也就是種善因、結善緣。從種善因、結善緣裡面,慢慢消除累世的障礙;障礙消除了,意識自然就減少;障礙沒有消除,意識是沒有辦法減少的。修行要懂得抓元凶,抓罪魁禍首,罪魁禍首就是歷劫累世以來所造的各種障礙,也就是傳統佛教所講的罪業或罪障,要在這裡下手,把這些業障消除掉。嚴格來講,無論動任何意識都是不對的,都是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頭上加頭」!

 

問:腦神經要如何放鬆?

善性導師回答:

   要捨!你沒有捨的部分,就是你腦神經在動的部分,意識往往隨著不能捨的部分在動,而自己不自覺,最慘的是還不知道自己在動,不知道那就是自己不能捨的部分!為什麼《心經》一開始就講「觀自在菩薩」?「觀」就是要覺察,你才知道要在哪裡下手。當然你也可以不照這樣,怎樣才能不照這樣呢?全部都捨掉,連命都能捨,就不需要「觀」了!

    《心地觀經》云:「時佛往昔在凡夫,入於雪山求佛道;攝心勇猛勤精進,為求半偈捨全身。」《華嚴經》也提到:「昔作雪山童子,為求半偈,拼捨全身。」當年  佛陀為了求「生滅滅己、寂滅為樂」這半句偈,寧可捨身!佛教歷史上也有很多這樣的故事。你捨多少就證多少,很簡單,這沒什麼好埋怨的!你修到什麼程度就表示你捨到什麼程度,這很容易觀察得到。


https://buddhayana.info/Article/Info/186
閱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