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段和協功--第十五式六度圓修

善性導師講述/編輯部整理

「六度圓修」的六度,即「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最容易修的就是「布施」,其次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最終目標是「智慧」,前面五度為其眷屬,這個次第不能改變。

關於布施,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裡幾乎有一半都在講布施,為什麼講這麼多呢?因為布施是修行成就的第一關,第一關過不了,後面就修不起來。所以關鍵要抓到,布施這一關一定要過,第二關持戒才能夠成功。

 

持戒,持戒就是要讓你修忍辱的,佛乘宗講的戒是「心戒」,不是戒律、戒條,真正能做到「心戒」已經是證本心的境界。在意識心轉化為本心的修行過程中,「持戒」可以先從思想觀念下手,漸漸接受各種心法,就能不斷提昇見地,這就是「信」;雖然有些部分還做不到,卻能堅信不移,這就屬於持戒的範圍。

 

忍辱,這關很困難,因為忍辱的範圍比我們想像的更大、更深。譬如,以前禪宗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批評它是邪魔外道,假設你那時候是修禪宗的,你會不會忍呢?「有諍說生死,無諍即涅槃」,所以這個忍辱的目的,是為了縮小我,也就是「凡事先檢討自己,不檢討別人」,這樣才有機會去掉我、法二執。

 

精進,為什麼 佛陀留下這六個次第給我們?就是這裡的每一關你都要過,當然每個人過關的情況不一樣,但是一定要過,而過關本身就是在精進當中。

 

禪定,不要把禪定想成是打坐,禪定講的是不被任何物質現象所牽引。現象就是色身香味觸法,人事時地物,當你不會被這些牽引,不會住在上面,那就是禪定。

 

智慧,禪定這一關過了,也就是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都在定中,不受任何時間、空間的限制,那就進入般若智慧。進入智慧就自在、自由,沒智慧就不自在、不自由,到處受限制。

「六度一行修」,就是當六度波羅蜜修到禪定境界的時候,要進入「一行修」、「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大約修九十天成就,就是這九十天裡面要一直都在定中,可以打坐在定中,可以念「九字禪」、拜懺或練禪功在定中,只要在定中,都叫一行三昧。佛乘宗門人證到「最高相似法身」開始修一行三昧,這時以一法取勝,不以多法取勝。「三禪一懺」只修其中一項就可以,假設你是修禪功成就,那只要修一式禪功就好了。現在禪功光是初段就要修十七式,好像很辛苦,但是這些都是過程,一定要經過的。

 

成就以後證本心,所以叫「萬德由心圓」。萬德包括福德、功德等所有的德、一切的德、無量的德。證了本心就圓融圓滿;沒證本心以前,你的德就像碎片一樣,只有一點點。

 

「事理不二,證道之門」,事理不二就是理事併修,以至理事圓融。以前 祖師談最多的就是理事併修,因為即使佛乘大法這麼殊勝,但是沒有實踐力行也是枉然,所以在生活當中實踐力行是最困難的。理事併修講的是「理」要用「事修」、用實踐力行來證明它。譬如說,成佛的高境界就是「體相一如、時空統一」,那就要證明到這個理。首先,你會先證到「色空不二、空有一如」,就是本門講的「體相一如」,也就是《心經》第二段:「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的境界。第二階段,接著進入《心經》的「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這一段講的是證「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在佛乘宗就叫「時空統一」,所以先證體相一如,後證時空統一,這就圓滿,這就叫「中道實相」。

 

進入中道實相的領域裡面,從初地菩薩到佛一共分十二個層次,但基本上進入初地菩薩的一剎那,就已經進入中道實相。證本心以後,可以隨時用「還有沒有煩惱痛苦」來檢驗自己,當你完完全全沒有煩惱痛苦的時候,你就是個菩薩,就是佛,這就是證道之門。

 

生理功課方面,「身、心、氣、力合一,加強和協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對肝、腎、腸、胃、肩膀與胯部關節等有益之行功。」六度圓修是非常棒的,對身體很多部位都很有幫助。導師以前還在上班的時候,經常做這式禪功,上班累的時候起來做一下很舒服,這式禪功的動作不會很大,不會影響別人,很適合上班族做。


https://buddhayana.info/Article/Info/116
加入好友
閱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