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相入性」和「破相顯性」的修法,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善性導師講述/編輯部整理

「融相入性」的過程,開始的這一段比較慢,但是一證進去以後,可能一證就證得很高。

 

我這樣講可能不是很公平,但是在過程裡面,或許有這個狀況:那就是「破相顯性」修起來比較快,但是證得不會比較高,可能一破相,就證本心而已,層次要再往上,還需要滿長一段時間。而「融相入性」的過程,開始的這一段比較慢,但是一證進去以後,可能一證就證得很高。譬如說初地菩薩,一證可能就是本心、般若、法身同時證圓滿;或者有些更快的話,一下子就證到二地菩薩、三地菩薩了。

絕情換真心,「破相」對一般人來說很難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禪宗的「相」,是暫時把它解決掉,並沒有真正進入「一合相」。前面的那個關鍵,沒有把它處理好,所以禪宗的困難也在這裡;沒有處理好就表示因緣福德不是很夠,要下大決心才行。一般人為什麼沒有辦法修禪宗,尤其是在末法時期呢?就是因為沒有辦法下大決心,那個決心要下得非常、非常大!其實不只禪宗,佛乘宗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才講到「唯獨無情才是真有情」,就是你要一切「放下」,而且要放得很快才行,當下就斷,那是很難的。禪宗講的「破相」對一般人來說很難,我們曾舉過禪宗很多例子,譬如六祖 惠能大師也算滿無情的,拿了幾兩銀子給媽媽以後,從此就不見了。你做得到嗎?做不到啊!你很孝順,每天煮飯給爸爸吃,如果放得下來,哪裡還要煮飯呢,老爸自己去吃嘛,對不對?我們現在的人,做不到這一點,但以前禪宗行者就做得到。

 

比如三祖 僧璨大師的媽媽往生以後,他拖著媽媽的屍體,在寺廟左繞三圈,右繞三圈,你敢這樣做嗎?你不敢這樣做!所以以前禪宗行者是非常無情的。像黃檗禪師,他媽媽要認他,他都不相認,最後他媽媽跳河自殺。這些行為我們現在聽起來都覺得滿怪異的。

 

所以簡單講,假設你不是一個怪異的人,你就不要修禪宗;像你每天跟人家來往很頻繁,就是因為感情很豐富,這也捨不得放,那也捨不得放,那你怎麼修禪宗啊?你沒有辦法修。

「融相入性」,從妥協開始

「融相入性」,一開始是從妥協進入和協;再從和協進入圓融;又從圓融進入圓滿,這是一合相的境界。這個過程裡面,光是第一關的妥協就非常、非常困難!而且妥協不能只妥協一件事情,「和協」是每件事情都要「妥協」的,妥協就是讓你能量擴大最好的方法。

 

因為縮小自我,這是個修行的起跑點,假設你肯做,慢慢這個和協的狀態就會出現;但是和協狀態要到圓融的這個過程是最難的,因為和協有很多的層次。我發現我們學員所理解的和協,都在一般的普通層次而已,要進入到圓融的層次,這個路還滿長的。

 

思想觀念層次高了,就是已經有點脫離世人一般的想法;高於一般人的和協程度,我們勉強稱它為圓融。到了圓融的時候,就是你眼、耳、鼻、舌、身、意所觸及的一切,無不圓融、無不和協,要進入那樣的境界,那就更困難了;所以到那個境界,幾乎要完全沒有「我」了。

 

要到達「無不圓融、無不和協」的境界,以佛乘宗弟子而言,起步點就是「最高相似法身」;而真正要進入那樣的境界,就要到證本心以後了。

「覺悟無常真常用」

    用文字來了解真諦是很困難的。  緣道祖師所說的「覺悟無常真常用」,以學員的角度來解釋的話,它有很多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要覺悟這個法界是「無常」的,無常是變化,其實它是「真常」所起的用;而真常就是「體」,是「體」輸送功能給法界無量的無常、無量的現象。現階段的重點就是你要體認這個無常。

 

眾生總是把「無常」當「真常」看,這是很大的問題!眾生以為某些現象可以維持很久,殊不知它可能經過很久才變化,也可能當下就變化。這個先要了解,先變成自己的觀念,接下來才談「融相入性」,再接下來才談「反聞聞自性」,次第要清楚。


https://buddhayana.info/Article/Info/233
閱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