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相入性」和「破相顯性」的修法,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融相入性」,一開始是從妥協進入和協;再從和協進入圓融;又從圓融進入圓滿,這是一合相的境界。這個過程裡面,光是第一關的妥協就非常、非常困難!
「融相入性」,一開始是從妥協進入和協;再從和協進入圓融;又從圓融進入圓滿,這是一合相的境界。這個過程裡面,光是第一關的妥協就非常、非常困難!
自性就是佛性,其實我講了等於沒講,因為自性是沒有辦法用語言、文字來形容的;只要用語言、文字形容的都是錯誤,沒有例外。
常有人會問我,為什麼要一直強調學佛要把目標放在解脫、證道、成佛,我們當「人」不是好好的,雖然也有些煩惱,但為什麼一定要成「佛」呢?
鬆、慢、柔、空,從「有念」進入「無念」,初段和協功能讓我們在動中入定,由身心健康,而臻於身心一如的境界。
身心一如也就是傳統佛教所說的「空有一如」、「色空不二」,以現代科學來講叫「心物一元」,精神與物質是同一個東西......
我們可以檢驗自己,假設聽力比較差、有耳疾或者耳鳴等問題,就表達自己沒有做到「明辨是非、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