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性導師講述/編輯部整理
身心一如,是本門禪功中的「核心式」。「核心」就是重點,就是精神所在,就是目標,禪功的目標就是要達到「身心一如」,所以這式叫核心式。此外,它同時也是煉氣式,所以非常重要。
身心一如也就是傳統佛教所說的「空有一如」、「色空不二」,以現代科學來講叫「心物一元」,所以這是「一元論」,只有佛教是一元論,其他講的是二元論、三元論、到七元論不等。而佛教一元論的最終結果,就是身心一如——身與心是同一個東西。
身心一如,要從「肉身」和「意識心」這兩個地方下手,但從肉身下手不如從「意識心」下手更快,因為這就是思想觀念。一個人一生過得好不好的最主要關鍵,就在思想觀念。思想觀念正確,人生就過得好,身心就健康,家庭、人際關係就和諧,工作自然順利;假設思想觀念不正確,這些效果自然就達不到。所以要從思想觀念調整,並及於行為跟語言。沒有正確的思想觀念,就沒有正確的行為跟語言,所以這兩者是互為因果,是同一個東西。不過,要調整思想觀念比登天還難,假如是根器很高的,一聽到身心一如、空有一如,馬上就知道內涵是什麼,根本不需要再作調整,因為他的思想觀念就是那個樣子了。假設還沒有辦法到這個層次時,那麼只能從行為、語言上來調整,來回饋給你的思想觀念。
從行為、語言調整比較慢,是屬「漸修」,而當下調整則屬「頓悟」。漸修當然辛苦,因為有些行為我們是不肯做的,比如捐款、做義工、為眾生服務等等。那現在要調整思想觀念,怎麼辦呢?勉強自己去做!對於那些不肯做的,就勉強自己調整,只要長期這樣做下去,思想觀念自然就得到調整,不然是不可能的!好比語言要講「愛語」,不肯講,那就要逼著自己,別人逼最多做一、兩次而已,而且被動的效果都很差。世間法上成功或修行成就的人,做每一件事情都是主動積極的。所以一定要下功夫,去調整行為、語言,來符合思想觀念,讓「身」和「心」變成是一個東西,那就是「一元」、「一如」。假設可以這樣,禪功就不用練了,因為練禪功的目的就是要達到身心一如,所以才一直強調「心法來導引一切」,就是這個道理。
這一式心法,就是落實「四無量心」,讓我們達到「真空妙有,身心一如,理事不二,慈悲平等」的境界。境界是目標,而四無量心就是大家要下功夫的地方。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這全部在佛乘宗的「十無量相應心品」裡面,而且延伸的更廣、更有深度。不論十無量相應心品也好,任何心法也好,都得跟著「捨」來走。不要以為「慈悲喜捨」的「捨」好像是最底下的,其實它才是關鍵。慈、悲、喜,每一樣都得跟「捨離心」結合,才能達到效果。
那捨離什麼?「捨離三界貪瞋癡」,貪瞋癡就是物質現象。講物質只是加強語氣而已,其實所有現象幾乎都離不開貪瞋癡,所有非物質與物質,甚至包括精神層面也是。精神層面雖屬非物質,但也是造成我們煩惱的原因之一,所以全都要把它解決掉,要下捨離心,最後連死亡都要捨掉。
以前古德講修行要過最大的三關,就是名、利與生死,但這很困難,因為受到歷劫累世因緣的牽扯。我們對時間的觀念就是人生這麼一下子而已,所以沒有辦法想像無量劫、幾千百萬億兆劫是多久的時間。這就像是兩個人感情很好,但因認識沒多久,那可能還比較好捨;假設時間越來越久,兩個感情越來越深,那要分割就很難了。所以我們歷劫累世種的因、結的緣,到現在為止累積的感情都太深了,丟都沒辦法丟,所以就演變成這一生的習性,從習性又延伸出很多習氣,所以下功夫把習氣去掉,這列為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