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顯般若智慧 金剛經要旨(ㄧ)

善性導師講述/

《金剛經要旨》乃一九九八年應邀在美國慈濟功德會爾灣連絡處所講。《金剛經》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實用經典,為什麼《金剛經》會流傳這麼普遍,為大家所喜愛?最主要是因為它所講的是一個普通人如何超越凡夫境界,而進入聖境界的關鍵,也就是如何開顯眾生皆具的般若(無限的智慧),此為佛法中所以能夠解脫的關鍵。

 

前言

  《金剛經》一般人都很熟,不少人家裡還有好幾個版本,連非佛教徒也有很多人讀《金剛經》,因為它實在流傳太廣、太普遍了,所以《金剛經》可以算是佛教的聖經。為什麼《金剛經》會流傳這麼普遍,為大家所喜愛?最主要是因為它所講的是一個普通人如何超越凡夫境界,而進入聖境界的關鍵。

  這本經到了我們的手裡,要怎樣運用它,是由各人不同的身心、環境、背景來決定。大家應該要去瞭解它的重點所在,以及瞭解這些重點以後,對自己有什麼好處;除了讓我能夠超凡入聖以外,在我日常生活中也有幫助,這樣讀這本經才有意義。

  以 釋迦牟尼佛的智慧,祂所講的經典,重點當然不是要我們躲到深山修行就可以,而是要入世的,要把經典真正的內涵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才是佛真正的本意。個人一直有一個願望,希望在這一生能夠將很多大家所熟悉的經典濃縮,直解其經義,讓處身於現代忙碌社會的大眾,看到之後很快就可以掌握到重點,並且把它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就可以修行。只要能掌握重點,每天如實去做,包括與小孩一起玩耍,與家人一起吃飯等,每一件事情都可以作為修行的一部分,這樣對於現代人更有實際上的幫助。

應作如是觀

講述背景

  《金剛經》全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是 釋迦牟尼佛所講六百卷《大般若經》裡面的一部經。佛陀弘法的四十九年,大致分為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等五個階段。《大般若經》就是在「般若時」所講,這是很重要的階段。 釋迦牟尼佛當年弘法困難重重,因為當時印度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背景與現在完全不同,祂面對的是所謂的「六師九十六種外道」。佛陀稱其為「外道」完全沒有惡意,現在很多人把外道看得很可怕,其實沒有那麼嚴重。

  所謂外道,就好比我們要開車到舊金山,假設正道是走一○一號公路,那麼一○一號公路以外的路就稱為外道。我們現在弘法面對的大部分都是佛教徒,會來聽經或聽佛法者多少還有幾分興趣,起碼不會有特殊的惡意;但是當年 釋迦牟尼佛面對那麼多的外道來宏傳佛法,確實很不容易。所謂的外道經常考驗祂、排斥祂,有些甚至要置祂於死地,連祂的堂兄弟提婆達多也因嫉妒而幾度陷害祂,所以祂的遭遇比我們現在困難太多!

  因為當時的印度人沒有「般若」的觀念,所以 釋迦牟尼佛在「般若時」足足講了二十二年之久,為的就是把這嶄新的觀念帶給當時的印度人。觀念是很重要的,人的一生都是被既定的觀念所限制,所以 釋迦牟尼佛花那麼長的時間宣說《大般若經》。《大般若經》裡最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金剛經》和《心經》。《心經》是整部《大般若經》的濃縮,是真正重點所在。而 龍樹菩薩所作的《大智度論》主要就是解釋《大般若經》,探討智慧的問題。這部《大智度論》對我們的幫助很大,而且與我還有一段因緣。

 

佛是一切智智者

  剛學佛的時候,有一次去聽某某禪的課,那位老師正好講到一個問題,他認為佛並不是一切智智者。一切智智者的意思就是無所不知的智者,實際上經典都告訴我們,佛是一切智智者,是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覺者。

    當時我曾經看過一些佛書,覺得這種說法與經典所講不太一樣,但是又不確定是出自哪一部經典。結果那天回家,因緣很特殊,一進門就看到書架上的《大智度論》,隨手一翻,就在前面幾頁, 龍樹菩薩說,佛曉得末世眾生會有很多人不相信佛是一切智智者…。就有這麼巧!所以,聽佛法、看佛書要與經典印證,無論任何人所講、所寫,包括我講的在內,這樣才知道哪些正確,哪些偏差。

 

金剛般若波羅蜜

  金剛般若波羅蜜的意義,「金剛」是譬喻「般若」像金剛一樣,其質無堅不摧,而且非常清淨。「般若」指的是無限的智慧與能用,這種智慧是沒有限制的,所以能摧毀、破除眾生的貪、瞋、癡、慢、疑和妄想執著,而讓眾生到達彼岸。

    「波羅蜜」就是到彼岸,也就是解脫之意。那位大德還舉了一個例子,他說:「如果 釋迦牟尼佛生在現代,難道祂會修鐘表嗎?」我可以肯定佛絕對會,而且百分之百完全了解。所謂佛就是智慧證圓滿,並且達到最高境界的覺者,難道不會修鐘表嗎?如果佛生在現代,以祂的智慧來講,每年的諾貝爾獎都會是祂的,別人絕對沒有機會,否則佛憑什麼宣說般若呢?

    從經典就可以了解,佛是什麼都會的,包括女人十月懷胎的情形,以及如何養馬、務農等。以前那位大德如果看過經典的記載,他就會去思考,釋迦牟尼佛怎麼會養馬?女人生小孩的過程,佛是用什麼來了解的呢?原來,這就是般若,般若是一種無限的智慧與能用,當般若開發到最高境界時,不但無所不知,而且無所不能、全知全能。

 

去除妄執,開顯般若

  如何幫助眾生開顯般若就是《金剛經》的主旨。每一個眾生都具有般若,沒有一個眾生例外,為什麼會有般若?因為眾生皆有佛性。當年 釋迦牟尼佛證道時講過一句非常重要的名言,很多佛教徒都耳熟能詳,但不見得注意其重要性。佛陀說:「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如來智慧德相」指的就是佛性,般若就是佛性本具的智慧與能用;眾生都有佛性,但是這個佛性的力量出不來!般若出不來的原因在哪裡?在妄想執著。整部《金剛經》幾乎都是在探討如何去除妄想執著,問題在於自己有沒有下功夫而已。 釋迦牟尼佛在般若時講了二十二年,重點就是希望把佛法最重要的觀念帶給當年印度六師九十六種外道和所有眾生,可見「觀念」的重要。

  觀念以佛法來說就叫「見地」。學佛的人要提昇見地,就是要提昇思想觀念的層次。比如,有人認為賺錢是最重要的,這是因為他的思想觀念僅停留在賺錢的層次;有人則曉得賺到錢以後,要如何運用更能發揮錢的價值,這就比光要賺錢的層次高。見地就是思想觀念的層次,要一直不停地提昇,如果能夠提昇到相當的層次,煩惱、痛苦就會減少很多,不敢說完全沒有,因為還要配合「定力」。


https://buddhayana.info/Article/Info/83
閱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