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檢討自己就夠了!

文/法耶

蝦米?「凡事先檢討自己,不檢討別人」?這理論過於嶄新,我甚至懷疑是不是讀到哪個段落睡著了還沒醒來,錯都算自己,對都算別人,那什麼時候才輪到我對呢?

 

我原本是一個與佛法絕緣的凡庸之輩,天真以為拜拜就是修行,打坐代表悟道,出家等於解脫,學佛的動機也很隨性,僅僅是聽從朋友的建議才勉強來聽課。

這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話說,在初級班開課前,介紹我來上課的朋友推薦我去看一篇網路文章,內容主要在闡述一個道理:「凡事先檢討自己,不檢討別人」。

都是我的錯,那什麼時候才輪到我對?

作者還舉了兩個例子:一、假日悠閒的午睡,隔壁突然冒出施工噪音;這是自己造成的,請檢討自己。二、快樂的開車出遊,一上高速公路馬上塞爆;這也是自己造成的,該檢討誰,自己代入。這理論過於嶄新,我甚至懷疑是不是讀到哪個段落睡著了還沒醒來,錯都算自己,對都算別人,那什麼時候才輪到我對?當時我就像個下根者,聞道嗤而笑之,然後就抱著葫蘆裡賣什麼藥的看倌心態來上初級班了。

首先,第一堂課破除了心目中對佛教的刻板印象,而且是跨文化級別的程度,到現在我還是非常讚揚這兩點:一、佛學科學化,二、佛法生活化。科學化是指:佛乘宗是有教材的,法理是能夠被解釋,不是「不可說、不可言」,然後看心情回答學徒的問題。課本內容條理分明、井然有序,份量可能比某些學校參考書還厚。生活化是指:學佛就像去買早餐一樣稀鬆平常,所有人都具備條件,沒有「遭逢巨變、離群索居」這種門檻存在。而且講求修行要融入日常起居,學習曲線不會隨著佛堂下課而中斷。

一段前所未聞的學習之旅

一個禮拜上一堂課,每週二到三個小時講釋心法,探討的主題各異其趣,卻又相互聯結融會貫通。台上 導師、副教授師、講師都很認真在傳授佛理,但實際上課我的內心反應是這樣:「聽起來有道理,背起來沒問題,想起來還記得,做起來不可能!」初級班就這樣糊里糊塗的結業並且皈依了。

到了中級班想不起來第幾堂課,講師一反常態要學員輪流上台報告心得。我動員全身腦細胞,拼死拼活想要榨出一點名言佳句,開始回顧這幾個月來的經歷,這時候才覺察到:坐在這裡的我,和學佛前早已判若兩人。遇到以前討厭的朋友,也能平等對待;面對一如既往的中傷,也能坦然接受;擔下推卸而來的責任,也能寬心處置。別人以為我變得更皮,其實是每週四到大自在講堂報到,持續累積下來所造成的身心變化。

「凡事先檢討自己,不檢討別人」,菩薩能察覺自己種下的是惡因還是善因,所以行為舉止會非常小心。人是在惡果發生時,還摸不著頭緒,搞不清楚惡因是何時種下的,所以通常會怪罪別人。一切結果都是自己造成的,這是因緣果報的概念,也是與人和諧相處的必要條件。我開始對修行產生信心,也慶幸自己沒有退轉離開佛乘宗。但是,這樣仍然存在明顯的邏輯漏洞,前面噪音與塞車的例子;隔壁工程開挖要怎麼跟我扯上關係?蝴蝶效應嗎?高速公路塞車也很難靠我一己之力實現,否則會被交警抓走。

轉個念,坦然接受ㄧ切

一直到了高級班,我的疑惑才真正解套,我太拘泥在「自己」和「別人」的分別上,總要把事端和「人」對號入座,挖洞的工人、建商的老闆、裝潢的屋主、前車的駕駛、交管的警察、事故的肇者;每個人看似都有份,但絕不該負全責。必須把視野從「人」放大到「現象」層面,關鍵在「無常」這個概念。今天睡午覺被噪音干擾,但我換個地方睡也有可能面臨同樣狀況,這個世界上哪個地方是永遠不施工的?今天上路遇到交通阻塞,但我換別條路走也有可能面臨同樣狀況,這個世界上哪個地方是永遠不塞車的?今天在這睡覺的不是我,施工一樣會發生,只是換個人承受;今天走這條路的不是我,塞車一樣會發生,也是換個人承受。既然這樣,那何必著重在這些表面現象上,任由世俗操弄呢?人生轉瞬即逝、變化無常,全部都是萬物流轉的必經過程,佛乘宗就是要我們跳脫這個循環,轉個念接受這一切。到最後還真的是——檢討自己就夠了啊!

大自在講堂第112期課程結束了,雖然明白修行是孤獨的,但內心還是有點不捨。感謝大自在講堂第112期所有同修與熱心的助教,伴我度過這九個月,還有 導師、副教授師、講師的用心教誨,最後是領我入門的韋蓁師姐,此恩此德永生難忘。


https://buddhayana.info/Article/Info/225
加入好友
閱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