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懺,就是所有以前所犯的過失、所做的錯事,癡迷、憍誑、嫉妒等惡業全都盡懺無餘。所謂悔,就是從現在開始,所有貪、瞋、癡、慢、疑等事都不再做;故名「懺悔」。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升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
惠能看到廣東韶州以及四方士民,聚集在山中聽法,於是升座說:『各位大德!修行這件事必須從自性中起。』惠能真是老婆心切!這樣的弘法者最偉大,一直不厭其煩的強調修行的重點,這才是對眾生真正的慈悲,因為他的每一個心念,都是希望眾生趕快證道!趕快脫離輪迴!趕快脫離煩惱、痛苦的束縛!這才是真正的大修行人。
無論任何時候,大家都應該把重點放在「當下就要證到自性」,其他的都不值得重視!若不能這樣就是浪費人生!世間法上的事,應隨緣隨分而作,隨著因緣,隨著本分即可。所以,無論任何事情、任何時候都要以「證悟自性」為主,而且要每分每秒,念念自淨其心,就是當一個念頭起來時,就念一聲九字禪「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把念頭打掉。
本門的殊勝在於「自我觀照」。無論在行住坐臥中,當念頭一起就立刻念九字禪打掉,若沒有念頭時就不需要念了,這是最高、最快的方法。譬如,在打坐時只要念頭一起來,就立刻念九字禪打掉,剛開始練習時非常的痛苦,頭脹得都快裂掉了!但幾天之後就輕鬆了,念念分明,每個念頭一起來,自己都很清楚,都很容易打掉。所以,決心、功夫要下在「把念頭打掉」這上面,這是修行最快的方法。
『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
惠能說:『大家既從遠方而來,能在此聚會聽法,因緣極深。現在先傳各位「自性五分法身香大法」,再傳授「無相懺悔大法」。』眾皆胡跪。胡跪,指胡人的跪法,右膝著地,左腳直立。
師曰:『一、戒香:即自性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戒,指的是見地,在見地上要明瞭自性是沒有不對的,沒有惡、沒有嫉妒、沒有貪瞋、沒有劫害,此謂之「戒香」;戒香,指見地、思想提昇到菩薩、佛的層次。無論面對善惡境相、境界之時,能一心不亂,保持意識不動,此謂之「定香」;心不亂,即是意識不動。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由於見地夠,定力夠,對於一切法相,即現象界的每一個情況都清清楚楚,且能每一件事都做得恰到好處,故言「自心無礙」,到此境界自然可常以智慧來觀照自性。此時,不但不會做壞事,在積極行善的同時,心亦不會有所執著,不著在善、惡之境上;此時,已進入「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的境界。慧的境界即是般若的境界,般若即是真心、本心。此時,自然會尊敬年長者或地位高的人,也能體念、愛護年紀小或地位低的人;對於孤獨、貧窮的人,更會憐憫並給與幫助,此謂之「慧香」。
『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當證到真心、本心,真正解脫之後,真心、本心自然就不攀緣。不攀緣,即不思善、不思惡、不動意識。整個修行的重點就在於意識不動,意識不動是修定,再加上見地夠,則戒定慧自然具足,自然解脫,此謂之「解脫香」。
『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證到真心、本心的境界時,自然不攀緣善惡,也不沉空守寂。「沉空守寂」即是空心靜坐,空心靜坐最大的問題就是見地不夠。在解脫之後更要幫助眾生也解脫,故要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有兩個涵義:第一,為自己多讀書,所謂「多讀詩書氣自華」,氣自華即是變化氣質。譬如,儒家思想可變化氣質,老莊思想的層次又更高了,而佛家思想更不待言!第二,為眾生多學習,為了度眾生,對於世間法也要多了解,才能方便度化眾生。
「和光接物」即是和協,和協是主動積極的。佛教是入世的,所以大家應當主動積極的將佛法和眾生分享,不但要廣學多聞,更要早日識自本心,通達諸佛理,真正達到佛的境界。能如此才能和光接物,無我為人,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可以直至菩提,證明真正的本性是永恆而如如不動的,到此境界就是真正的解脫,此謂之「解脫知見香」。亦即解脫是靠知見,只有在正確知見的引導下,才能真正的解脫。
『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香,皆要自求內證,由內心去求,不可心外求法!現在惠能就授與「無相懺悔」,希望諸位能滅無量世所造之罪,身、語、意三業都能清淨。
『善知識!各隨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前念今念及後念,是指過去、現在、未來。惠能說:『請隨著我說:「弟子等,過去、現在、未來,念念都能不被愚癡、癡迷所染;過去的癡迷罪業,如今都至誠懇切的懺悔,誓願都能同時消除滅盡,永遠不再生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過去、現在、未來,念念都能不被「我慢」所染;過去的我慢罪業,如今都至誠懇切的懺悔;誓願都能同時消除滅盡,永遠不再生起。』
經云:「我慢一結斷時,餘一切結皆亦隨斷。」所以,去除「我慢」是修行的重點。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過去、現在、未來,念念都不被妒疑所染;過去的妒疑罪業,如今都至誠懇切的懺悔;誓願都能同時消除滅盡,永遠不再生起。』
只要「疑」一起來,其他的毒就跟著起來!不可不慎啊!
『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
所謂懺,就是所有以前所犯的過失、所做的錯事,癡迷、憍誑、嫉妒等惡業全都盡懺無餘。所謂悔,就是從現在開始,所有貪、瞋、癡、慢、疑等事都不再做;故名「懺悔」。
『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又復生,何名「懺悔」?』
眾生只知道對以往的過錯懺悔,表示會修正、會修改;但是對於即將發生,或未來將發生的過錯,卻不知如何去預防!所以,過錯便永遠不停的繼續下去!如此怎能叫做懺悔呢?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即名為真懺悔。」罪是從眾生的妄心、意識心而起的,所以重點要放在去除妄心、意識心上,懺悔才有用。倘若意識心沒有了,罪也就沒有了,心、罪兩者皆空了,才是真懺悔。所以,一切以「心」為主,在修行上一定要掌握此重點。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
懺悔完了之後,要發四弘誓願,若沒有真正的懺悔,發四弘誓願是得不到真正的效果!因為,真正的大願力要靠實際力行才有用,否則只是一個空願而已!
『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真正要「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盡誓願學,無上佛道誓願成」,是要證到本心,證到自性之後,眾生無邊,自然而度;煩惱無邊,自然而斷;法門無盡,自然而學;佛道無上,自然而成。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有的法門盡在自性裡。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
倘若弘法者是住在差別相,那麼他能度什麼呢?如果一位弘法者,自認為法力高強可以度眾生,那麼一定是騙人的!因為他只是在差別相裡,能度什麼眾生?眾生唯有「自性」可以度!
眾生都有相同本質的自性,只有自性才可以度眾生。所以,如果弘法者自認為多厲害,是菩薩轉世、佛轉世,本身法力又有多高強,這些都是差別相!差別相是絕沒有真正的法力!真正的法力只有一種,就是佛性、自性、法性所產生的功能,而且法身在整個法界裡只有一個,絕沒有第二個。所以說,眾生不是惠能度得了的。
『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眾生的心,是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這些全起自意識心,起自意識作用,所以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因為這些都是眾生的意識不停的活動所引起的,所以只有自性才能自度。
本門的皈依,最後是皈依於自性,之前的皈依佛、法、僧、師只是個過程,所謂皈依自性就是自性自度,最後證到自性才是真正的解脫。而皈依佛、法、僧、師,都是皈依一個差別相而已,要如何才能解脫呢?皈依佛,要真正皈依佛的法性才能解脫,皈依自性才能解脫,而自性也就是 大自在王佛的法性。大自在王佛的法性,是諸佛菩薩的法性,也是眾生的佛性,一定要皈依自性才能真正的解脫,才叫做「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
眾生心中的邪見、煩惱、愚癡,要有正見來轉化;正見為「八正道」之首,即是見地,即是正確的思想觀念,也就是正確的宇宙觀、生命觀。既然有了正見,即可運用般若智慧來打破愚癡迷妄,自然可以「自性自度」。
『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眾生的邪迷、誑妄、不善、嫉妒、惡毒等心,皆由意識心而起,度不了的原因在於意識心太重,倘能把意識心去掉,即是「真度」。
『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
眾生的虛妄、思想是從意識心而來,當意識心去掉,眾生本自具足的自性般若一出來,所有的煩惱自然斷除。
『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
證真心、本心、般若、自性之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有法界的一切,包括世間智全部都在自性中,全部都在第八意識所謂的含藏識裡,含藏識是指法界所有的一切包羅萬有,此謂之「真學」。眾生是以意識心而學,此非真學,然而眾生誤以為此即真學,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要成就佛道,成就無上最圓滿、最高的生命境界,要常能下心;下心,就是指謙和心。眾生既常能下心,即是真正的行,能實際去做就可以離迷離覺;謙和心可對治我慢,我慢能去除,就是能捨,能捨就能「離迷離覺」;能把既定的思想觀念,一步一步的捨掉,就是離迷離覺;此時,既定的思想觀念能去除,則我執、我慢也能去除,自然能產生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不是在自性完全呈現時,才整個顯現的;而是在離迷離覺的過程當中,般若智慧自然一步步的慢慢顯現出來。
要「離迷離覺」最好的方法是行正道,常能下心,能修謙和心與去除我執、我慢。若能把意識作用去除掉,就能去除真、妄等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即能見自性、佛性,佛道自然而成,能如此而勇往之,才是真正的大願力。
『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
惠能說:『剛才已經發「四弘誓願」了,現在要傳授「無相三歸依戒」。』
禪宗主張「破相顯性」,破相就要做得徹底。無論任何宗派,相不破是很難往上修行的,在修行的過程中,要下大決心,一定要破相。佛乘宗的修行過程中,主張「融相入性」,在思想觀念、見地上,要了解相與體在修行的過程中是不能並存的;唯有證入真心、本心之後,在時空統一的條件下,達於「體相一如」,這時相與體才一如。(歸同皈)
『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
歸依覺,即是歸依自性、覺性,福慧圓滿,故言兩足尊;歸依正,即是歸依八正道,八正道之目的無非是讓你離欲,離開欲望、慾念,故言離欲尊;歸依淨,即是歸依清淨的本心、自性、法身,自然受人天之敬重,故言眾中尊。
『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
從今以後,應稱覺為師,覺即是覺性,所有過去、現在、未來的佛都是覺者;覺者,是已經覺悟之眾生;師,是實證法身之人。末法時期歸依邪魔外道的陷阱不少,所以各位要小心!我們要知道,歸依佛乘宗等於是博士後研究的層次,倘再去歸依邪魔外道,等於是降低了自己的層次!本門的九字禪、十大一如的心法,是佛法的極致,古今中外,過去、現在、未來,不可能再有如此高層次的佛法,所以要以自性三寶為依歸,自性三寶即是佛、法、僧。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佛」是指「證悟法界萬有一切事理實相,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萬德莊嚴之聖者。」覺,即是覺者,證道者。
「法」是指「出離三界輪迴,圓證實相,了脫生死,即生成佛之大法。」正,即是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正道皆從自性而出,倘不從自性而出則謂之邪或迷。
「僧」的意義有三,「僧團、菩薩僧、聖僧」。此處是指僧團,擴大言之,指的是整個法界。法界本來即是淨土,法界淨土以法身做比喻,故謂僧者淨也。淨,即是清淨的法身,整個法界本是清淨的淨土,本是大自在王佛的唯心極樂淨土,而且是唯一的唯心極樂淨土。
〈佛乘宗〉存在的意義有二:一是代表大自在王佛、法性、法身,二是代表眾生。佛乘宗即是眾生,佛乘宗所做的一切,如果不是為眾生,那麼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
覺性,即是自性,歸依覺即是歸依自性。此時,一切邪迷不生,少欲望且知足;欲望低,自然能離財色,故謂「兩足尊」。兩足尊也可作福慧圓滿,悲智雙運之解。
『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
正,指的是正法;所謂正法,即是修「法忍心」,所謂「無生法忍入佛地,全憑正道破魔關」,只有在「無生法忍」、「時空統一」方面下功夫才叫正法,才是正道,才可以入佛地,且正道、正法才能破魔關。修無生法忍的條件,就是要有時空統一、體相一如、十大一如的見地,見地若建立起來,再加上極深的定力,便能入佛地。自心歸依正之後,即是修到「無念之念」,才能念念無邪見;無念,仍然是邪見,再把無念破掉之後,才是無念之念。此時,沒有貢高、貪愛、執著等意識作用,故謂「離欲尊」。
『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淨,指的是清淨的法身;在歸依僧團,歸依整個法界 大自在王佛唯一的清淨淨土時,即是自心、真心、本心起來的時候,此時的歸依才是圓滿。此時,一切塵勞、愛欲境界都不染著,因為已證到自心、自性清淨的本質,故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清淨的本質就是什麼都不染著。染著,即是被塵勞、愛欲所影響,只要對於宇宙所有一切的現象能不染著,是謂「眾中尊」。總之,修覺、正、淨,歸依佛、法、僧,謂之「自歸依」,即是自性歸依。
『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眾生不明白「無相歸依」的真義,從早到晚都只在「相」上受三歸戒!如果不歸依自性,而說是歸依佛,請問佛在何處?不知佛在何處,又如何歸依佛?見不到佛,又要說歸依佛,豈不騙人?一般佛教所說的歸依佛,是歸依佛的「相」而已,並非真正明白歸依佛的真義,故惠能於此特別破除眾生對於「相」的執著。
『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自己要觀照、覺察自己的習氣,不要用錯心、用錯功!用錯心,必定會用錯功!用錯功,必定也會用錯心!如何讓眾生勿用錯心、用錯功呢?經文有明言要「歸依自性」,而不是歸依「相」上的佛,「相」上的佛是差別相;若不歸依自性,則無可歸依之處。今已了解自性歸依的重要性,就應各自歸依自性三寶!首先要內法界與外法界和協,在和協之前,先要懂得妥協之道,能夠妥協就算是開始內調心性了。眾生本來都是以「自我」為主,學佛之後就要以他人、以眾生為主;凡事只檢討自己,不檢討別人;無論做任何事情,即使自己做對了,但受他人誤會或批評,也要檢討自己為什麼會受此待遇的因果關係。
『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了然自悟自性。』
既然諸位皆已歸依自性三寶,那就專心聽我說下去。「一體三身自性佛」,本體唯一,隨著因緣不同而演化為法、化、報三身。自性佛有三身,諸位若得見三身,便能了然自悟自性。
『總隨我道:「於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
真正的歸依,是歸依體,歸依體之後,就是歸依法、化、報三身。清淨法身原本就存在,就是 大自在王佛,所有的佛成就以後,所證到的法身,與
大自在王佛都是同一法身。
千百億化身,自性的變化是無量的,佛因願力而應化之身,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化身是隨著眾生的因緣而顯現的,眾生有什麼樣的因緣,佛就示現什麼樣的化身。
圓滿報身,是福慧圓滿,圓滿實證本體時,外相自然顯現出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此即為體相一如的具體展現。
『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
眾生皆著相,禮佛時要找外相很莊嚴的佛像,以為此外相就是報身佛、化身佛,而不曉得真正的法、化、報三身皆在自性之中!當證入自性以後,三身自然具足,色身只不過是個房子而已,是無法找到三身佛的!世人總向外尋求,而不見自性中本具的三身佛!原因就在於世人因被意識心所迷惑,所以只看到現象,而無法見諸本性。
『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你們聽我說!就能讓你們在自性中見到本具的三身佛,勿從外找!』
故佛法言,自求內證,勿心外求法;自求內證,即是自己證明自己的本性、自性,本自具足。
『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
什麼是「清淨法身佛」呢?眾生的本性本來就清淨無染,所有的萬相萬物皆從自性而生。當眾生的意識心起了壞的念頭,就生起惡的行為;起了好的念頭,就生起善的行為。就佛法而言,無論是惡行或善行,法界萬相皆在自性中,就有如天空本來常清,日月本來常明,只因有時烏雲覆蓋而忽明忽暗;如果忽然遇到一陣風把烏雲吹散,天空就能上下皆明;此喻意識不起時,般若智慧就顯現了!世人的心性變化無常,有如天上的浮雲一般,總是飄忽不定!
所以,在修行的過程中,「覺察力」非常重要,要隨時檢查自己當下的身、語、意,對於修行是否有幫助?對於眾生是否有幫助?對於開發顯現自性、般若智慧是否有幫助?能夠覺察到,才能去除習氣,否則是很難去除的!
『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
般若智慧有如日月一般,是永遠明亮、光明的;只因眾生著於外境,動了意識心、起了妄念而遮蓋了自性,促使般若智慧不能顯現其光明。
『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
真正的善知識,一定要真正實證到本心、般若、法身,至少也要證本心。眾生自歷劫累世以來都要不停的種善因、結善緣,必須因緣具足才有機會遇到善知識。
真正法,是佛乘大法,是無生法忍的大法,是時空統一、十大一如的大法。能聽聞真正的大法之後,還要自除迷妄,各自認真修行。想要自除迷妄,就必須修「捨離心」,即「捨離三界貪瞋癡,頓入解脫自在門」。倘能於自性中顯現萬法,必已是法身證圓滿,故謂之「清淨法身佛」。
『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
由自心歸依本具的自性,就是歸依真佛;歸依真佛,就是歸依自性。自心歸依的人,要除去人性中的不善之心,所有的不善之心皆起自於意識作用,都要去除。如嫉妒心,往往從羨慕而來,其實不需要羨慕,我們對於現象界的一切,只要知道就好,不要再起任何的心思!諂曲心,即是諂媚、心機。吾我心,指一切以我為主。誑妄心,即傲慢自大。輕人心,即輕蔑鄙視。慢他心,即以為自己一切都比別人強,比別人高。邪見心,即不正確的知見。貢高心,即貢高我慢。
總之,以上這些不善之心以及任何時間之中所有的不善之行、不善之念,都要去除。只要還有「我」在,一定有以上這些心,只是有時自己覺察不到而已!一個修行人要懂得自我反省,覺察自己的錯誤,而不去看別人的錯誤;凡事只檢討自己,不檢討別人。
『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
各位要謙和卑下,去除我慢;要不輕初學,不重久修;要對所有的眾生起恭敬之心,倘能如此,則內法界與外法界自然通達、和協,融合為一,更無滯礙,此謂之「自歸依」。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什麼是「千百億化身佛」呢?如果意識完全不起,就可以證到本性、真空,本性即是真空。如果一念起,與整個現象界產生了感應,謂之「變化」。一念為惡,便化為地獄等惡道;一念為善,便化為天堂;一念毒害,便化為龍蛇;一念慈悲,便化為菩薩;般若智慧顯現時,便臻聖境界;眾生的貪、瞋、癡重,便化為六道眾生。
自性的變化是無量的,只要意識一動就起變化,然而眾生因覺察力不夠,無法省覺!因為不能省覺,故常起惡念,常行惡事。如果能一念回善,即是一大願力,般若智慧就可顯現,故謂之「自性化身佛」。化身佛發願到人間應化,普度眾生;眾生難度,倘無大願,又如何能度眾生呢?
『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
什麼是「圓滿報身佛」呢?什麼是「報身」?凡所有的現象都是報身,報身即是果報之身,果報之身即是現象。佛的報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這是因內在清淨達到最高的層次,外在又非常的完美,所以佛是圓滿報身。眾生也要學習佛的內在清淨,與外在的完美,使內、外法界都能達到最完美的層次與境界,也就是達成本門弟子「誓證佛果」的本願。
佛的圓滿報身,宛如明燈可去除千年的黑暗,而顯現出光明、清淨;如同大般若智慧,能掃除眾生歷劫累世所累積的愚癡、迷妄。對於已經成為過去的事,勿再去想!未來是否能夠解脫、證道、成佛,這才是值得眾生去做的大事。當我們第一個念頭起來的時候,要立刻覺察到,趕快把念頭打掉,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九字禪。真正的大法是最簡單的,如果第一念起來就能立刻打掉,那麼第二念就起不來了,慢慢的念念分明,終至無念之念,真心、本心自然顯現。
善與惡雖是對比,然其本質實為一,也就是自性、佛性、法性。佛教有地、水、火、風、空、識、見七元論,是為方便論;化七元為一元,是為究竟論。所謂「自性能生萬法」即是一元論,「生」只是語言文字的運用罷了!以實相而言,自性與萬法是同時存在的,並沒有時間、空間的問題,此謂之「一元」。也就是萬法在過去、現在、未來是同時存在的;萬法如此,眾生亦是如此,故「生」與「死」亦同時存在,在時空統一的條件下而存在,此乃「唯證方知」。
此「無二之性」才是實性、實相,才是宇宙的真相。在此實相中,因緣不去牽扯善、惡,能勿繫塵勞,使內、外法界清淨圓滿,圓證本體,自然顯現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故謂之「圓滿報身佛」。
『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自性起一念惡」是指以眾生而言,如果起惡念與自性相應,自性顯現出來的即是惡,若自性起一念惡,則歷劫累世所造的善因,盡化為灰燼。如果每一個念頭都是善念,則歷劫累世所造的惡業盡除,障礙減少了,修行就比較順利,就有機會證入真心、本心。所以,每一個念頭都是由自性作主,再運用意識,此稱之為念念自見、不失本念,此謂之「報身」。
『善知識!從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
從法身思量,即是與法身相應,以法身作主人的角度而言,佛的出現稱之為「化身佛」。化身佛是隨著眾生的因緣福德而來的,眾生作何種思量,法身就產生何種因緣。當每一個念頭都是從自性而出時,自然形成最圓滿的報身,此謂之「報身佛」。
『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
要自悟自修一直到證入自性,才是功德,才是真歸依。眾生的肉體是色身,就如同宅舍一般,歸依不得。一般的歸依佛、法、僧、師都只是過程,是短暫的,所以最後一定要真正歸依於自性。只要能開悟,能證入真心、本心,則自性中本具的法、化、報三身佛就會顯現,即是「自性佛」。若能好好的修持此「無相頌」,則歷劫累世的罪業,當下便可消失殆盡。
頌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一般的眾生,在迷妄之中,所以只知修福不知修道,以為修福就是修道。布施、供養皆屬福德的範圍,因為眾生的障礙多,排除不易,所以要多行布施、供養,要修福來彌補、來平衡因果。所有的三惡業都是由心所造,如果念頭不停的出來,只有造惡而已!
罪是不能滅的,但可以平衡;平衡罪業並不容易,所以大家累積福德要多方面的去做,且自己親自去做,不假外求。累積福德的福報雖大,來生雖得福但罪猶在;不過,福報大的話,修行的障礙自然就減少,就容易成功。罪,即是現象;現象雖在,但如果能不被現象所拘束,能脫離時空的問題,脫離相的問題,而不著在現象上,那麼修行自然能成就。所以,一定要去除意識心、妄心,才能去除罪緣;意識心與妄心若不去除,將永遠被罪與因緣所拘限,所束縛。所以,罪要從自性中自求懺悔,此即所謂的「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即名為真懺悔。」本門「禮佛拜懺文」所說的「深自覺悟」,就是要深入自性,始言覺悟。《心經》亦云「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行要深,才能與自性相應,般若智慧才出得來。
如果能了悟大乘佛法,能真正懺悔,能去除邪念,走在正道之上,就不會被罪業所拘束。若想學得至高無上的真理,就要常常觀照自性;而真正的心地法門,是要時時觀照自性,要曉得萬法皆由自性而出,舉凡眼、耳、鼻、舌、身、意所有的活動,都是從自性而出。如能常常反觀自性,就有機會成佛。
禪宗歷代的祖師,只傳此當下解脫、證道、成佛的方法,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見性,證入同一本體,同一法身;欲證法身,唯有「去除意識作用」一途。要離諸法相不著境,要不被外在的現象所迷惑,唯有「心能清淨」。
大家要努力去「自求內證」,不要再糊里糊塗的過日子了!只要能夠把念頭去掉,此世即可成就,若悟得大乘佛法,便可見到本性。各位要虔誠恭敬合掌,真心真意的往內心去求。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惠能說:『諸位大德!一定要好好的持誦此無相頌,依此誦而修!倘能如此,當下便可見性,雖然諸位離我千里之遠,也如同隨時在我的身邊一樣,因為法身是充法界,沒有時空拘限的!如果聽此無相頌之後,仍然不能開悟,即使近在面前也猶如千里之隔,又何必遠來呢?大家珍重,回去之後好好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