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困境的智慧 — 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你也是不快樂的上班族嗎?


職場中,你是否經常遇到這樣的狀況呢?
 

  • 同樣一件事,
    但老闆對你做的就是不滿意!
     
  • 正在最忙的時候,
    卻怎麼也聯絡不上重要客戶!
     
  • 明明犯錯的是別人,
    為何被責備的卻是我?

你是否也只能無奈地在心中抱怨:
「大概是因為水逆吧!」

 

抱怨也好、水逆也好、倒楣也好,
你強忍下來、生悶氣,
一天復一天,又累又委屈。

快樂的關鍵,在於改變自己!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曾開設一門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
——「心理學與美好生活」
(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
代號 Psyc 157。

 

這堂「學快樂」的課程,
課程一開就吸引 1,182 名學生選修,
甚至開放網路公開後,
全球有 9 萬人報名線上課程。

 

這門課的核心,
是從「行為改變」開始,
並要求學生一學期的 26 週
實踐以下行動:


每天要做的事:

  • 沈思(冥想)30 分鐘
  • 做一件好事,為他人付出
  • 寫下五件讓你感恩的事情

 

每天避免的事

  • 不要把時間安排滿檔
  • 不要整天窩在家裡滑手機,
    刪掉無意義的社群媒體
  • 不要熬夜,早睡早起,每天適量運動

 

授課教授桑托斯(Laurie Santos)強調:

「 這是一門正向心理學課程,從減法開始,
減去導致生活焦慮、不快樂的習慣。

 

「 唯有改變生活習慣,才能真正解決
不快樂與壓力問題。」


從因緣果法則,檢討自己


從佛家的角度來看:
「所有遭遇皆來自『因緣果』,
真正的改變,應從檢討自己開始。」

 

善性導師更具體的指出,
凡事先檢討自己,不檢討別人。


因為現象界的問題,
不管任何事都是「因緣果」。


真正了解現象的人,是不會埋怨的,
反而會藉著檢討自己,
轉為正向的行為、語言。


耶魯大學這堂「學快樂」的課程內容,
與佛法幾乎不謀而合。


我們正處在一個資訊爆炸、
用腦過度的時代,
許多人渴望改變,希望生活更順遂、
工作更有意義。

 

但我們卻鮮少反省到,
這一切的改變,
原來要從「先檢討自己開始」。

 

但是實際遇到狀況時,
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改變自己」才能真正解決對立與挑戰


問:遇到客戶的不合理要求,以前的我會在電話上對立,現在會把電話掛斷,但情緒還是會受影響,這樣也算是對立嗎?


善性導師回答: 

當然也是對立。


不管任何人,別人之所以會這樣對我,
都是自己曾種過這個因、結過這個緣,
原始發動的人是自己,
所以才會招來別人無禮的要求。


以修行角度來講,就是自已要懺悔,
「凡事先檢討自己,不檢討別人」,
就是這個道理。


滿多學員懺悔到一段時間後發現,
對自己不好的人越來越少了,
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一點超越因緣、
突破因緣了。

 

問:如果我們不與人對立,但別人卻一直對立,是因為我們的外法界¹不協調2嗎?


善性導師回答: 

「不與人對立」是自己意識的主觀感覺,
只要清淨以後,
意識自然不會招引這些感覺出來。


對立或不對立,
終究還是自己的問題,
不是別人的問題。


佛法的可貴之處,在於要從自己下手,
若想從別人那裡下手,
則永遠得不到最好的結果。


「凡事先檢討自己,不檢討別人」,
為什麼講凡事呢?


就是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不能有例外,
有例外就是心外求法3


或許有些人覺得怎麼這麼嚴格啊?
但菩薩是何等的嚴謹!
若不嚴格,怎麼能成就菩薩道業呢?

 

問:如果我已經盡力把事情做好,還是有人批評、推諉,應該忍受嗎?


善性導師回答: 

消極就是忍受,但佛家不講消極,
佛家講求主動積極。


因為有佛性的關係,
人人都有無限的能量。


如果能把內在的能量,
主動積極的擴展到外法界
(身體以外的稱為外法界),
就可以對外在環境有好的影響。


如果以前種的因、結的緣是比較淺的,
問題就容易突破;
如果結得很深,可能就不容易突破。


修行的關鍵在於主動積極突破因緣,
而非消極忍受。

 

問:遇到不可理喻的人,但又沒有辦法不理他時,應該放下還是逃避?


善性導師回答: 

這滿困難的,取決於你的修行角度。


1. 從修行的角度來看:

不能逃避,凡事要反求諸己。

  • 為什麼他會對我這樣?
  • 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 在哪一世種的惡因、結的惡緣,才會碰到這樣情況?

自己要積極的處理這個問題。


2. 不以修行角度來看:

「不理他」也是滿好的處理方法,
當下不要起衝突、不要對立。


但是,以修行角度來講,
比較贊成「想辦法來化解問題」。


化解問題最好的方法,
就是想辦法減少自己的障礙,
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業障。


要把自己的「4」修大,
因為會遭遇這些問題,就是福德不夠。

 

問:如果我們不與人對立、凡事退讓,但對方卻想陷害我們,該如何處理?


善性導師回答: 

那就被他陷害吧!


佛陀弘法的四十九年期間,
有多少人想要陷害祂啊!


但祂不住5
如果有因緣被陷害死,祂就死;
會被陷害成半身不遂,就半身不遂。


那是祂的因緣,是「相」的因緣,
但對「體」而言,一點都沒有影響。


你的問題是因為「著相」的關係,
假設不著相就沒有這個問題,
當你能「妥協」到一個程度,
完全不對立時,你就證道了。


證道時你就不住在這上面,
當然可能還是有人跟你對立,
但對立是他的事情,不是你的事情;
只要你不跟他人對立,解脫是你在解脫。


想要真正突破困境?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


生活與職場中,
我們難免會遇到衝突、不公與委屈,
但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的,
是來自於我們如何面對這些問題。


任何現象界的問題都是「因緣果」,
我們應該要:

  • 凡事從「檢討自己」與「改變自已」開始。
  • 主動積極擴展自己的內在能量到外法界。
  • 把自己的「德」修大。
  • 要「不著相」、「不住」。


才有機會真正的突破困境!


從今天開始,
不要再試圖改變別人,
調整自己的心態與行為,
改變,就從自己開始吧!

 

——————
外法界¹

我們的身體稱之為「內法界」,
身體以外的稱之為「外法界」。
 —— 摘自《佛乘宗大自在無上心要》


内外法界和協2

如果在周遭的親友中還有對立的人,
那麼與外法界就是不和協。


所以内外法界是否和協,
完全是看你有沒有對立的對象,
如果你一直有對立的對象,
那麼外法界就很難與内法界
整個融合在一起。
 ——  摘自《佛乘宗大自在無上心要》


心外求法3 

不能心外求法
(不求別人或不從別人那裡下手),
要自求內證(從自己的心開始清淨)、
自淨其意(隨時保持内心清淨),            
才是根本之道。
 —— 摘自《佛乘宗大自在無上心要》、
《佛乘叩鳴集1》第047題


4

德基本上分兩種,
一種是外德,以本門來講,就是相,
也就是一般所講的福德。


比如捐錢、印經書、做義工等等,
都是屬於福德的範圍,這些都是很有限的,
只能在有限的時空裡面得到一點用處而已,
對整個無限的時空而言,
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


真正的德是内德,以本門來說,
就是體,也就是功德。


這種功德是因為你具有正知正見,
而且能夠把這個正知正見,
永恆地持續下去所修出來的。


所謂功德,這個功就是自求内證的成就,
德是指你這種成就可以澤被衆生,
可以對衆生有所幫助,
這才是屬於功德的範圍。
 ——  摘自《佛乘宗大自在無上心要》


不住5
《金剛經》教我們要「應無所住」,
念頭來了就讓它過去,
不要去追隨、繼續這個念頭,
這樣久而久之就不住,
意識的作用慢慢就沒有了。
 ——  摘自《佛乘宗大自在無上心要》

 

 

https://buddhayana.info/Article/Info/171
加入好友
閱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