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經》,現在正是時候!(一)

善性導師講述/編輯部整理

《般若心經》是一本家喻戶曉的經典,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對《般若心經》都不會陌生,甚至可以背上幾句。有人每天背誦或抄寫《般若心經》幾十遍,甚至數百遍,但在背誦與抄寫的過程中,你獲得了什麼呢?

 

短短約兩百六十個字的《般若心經》,在坊間有無數的註解與解讀,大部分的人都肯定《般若心經》有著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但是它為什麼能開智慧?為什麼會有加持力?卻顯少有人真正說清楚、講明白,因為《般若心經》所蘊藏的佛法妙義與「不思議」之境界,決非一般文字解所能及,而是要「唯證方知」的實證境界。因此一位實證者對經典之直解,就更顯彌足珍貴!

為紀念佛乘宗第二代祖師 緣道上人入滅十六週年,  善性導師於民國九十八年八月九日於中油公司國光廳舉辦「祈福消災紀念法會」。會中,  善性導師開示了《般若心經》妙義,這一段彌足珍貴的紀錄,告訴我們「觀自在」到底是在觀什麼?而「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又該如何修證?如何活用於現代生活中?

為什麼要讀心經?

《心經》是一本家喻戶曉的經典,大部分的人都會背誦。有人一天背誦幾十遍,甚至數百遍,在背誦的過程中,你獲得了什麼呢?佛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熏修,那麼我終於可以解脫。簡單的說,就是我終於可以解除所有的煩惱痛苦。請教各位,甚至學佛修行的各宗、各派的佛弟子,經過一個月、三個月、三年、五年,以至三十年、五十年的修學,有沒有得到這樣的好處呢?好像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得到,雖然讀過那麼多的經,也念佛、懺悔,但是煩惱依舊,他的煩惱好像和他變成是一體的,這非常的奇怪!

 

修學那麼久,你真的知道什麼是佛教,什麼是佛法嗎?真的知道什麼叫學佛修行嗎?甚至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你知道什麼是佛嗎?甚至有修學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的人,什麼是佛教還不清楚,要怎麼修學佛法,也弄不清楚。他們說:師父叫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啊!難道師父只教你念經,只教你念佛號嗎?那麼請教你,你念的佛號是什麼內涵?你為什麼要念這個佛號?念這個佛號或咒語,對你有什麼好處?

 

學佛當然不只是為了個人的好處,假設只為了個人的好處,嚴格講就不需要學佛修行了。學佛修行的最大特色,就是好處是要替眾生爭取的,學佛目的不是為了個人的好處,而是為了眾生的好處;假設這一點點粗淺的道理都不了解,那麼你在念經、念佛號、念咒語的過程當中,怎麼會有真正的進步呢?當然就不會。佛真正的本懷,包括 釋迦牟尼佛、 阿彌陀佛,包括本門尊崇的 大自在王佛,祂們相同的本懷,祂們真正期待的,就是眾生有一天都能真正完完全全沒有煩惱痛苦。

你的「心」,用對了嗎?

台灣佛教徒的人數,是有佛教歷史以來,比例最高的。理論上,有這麼多佛教徒,台灣應該是一個真正的寶島。所謂真正的寶島,就是整個台灣,人與人之間的來往應該是非常和諧的,每個人的身心應該是非常健康的,人與人之間的來往溝通應該是非常融洽的。但是,我們看看目前台灣是這個樣子嗎?各位有沒有想過,你要怎麼做,才是一個真正愛台灣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愛眾生的人?

 

佛家原來講的是「慈悲」,但不曉得什麼時候開始,好像大家也都談「愛」了。愛與慈悲,假設以文字意義來分別的話,其實距離滿大的。我們這樣講好了,愛或許只是慈悲的一個短暫的代表。也就是說,慈悲簡單分成兩種,一種是非常短暫,受到時間、空間限制的;一種是真正的慈悲,那是永恆而且不受任何時間、空間限制的。

 

我們可以看到台灣這一、二十年來,對立越來越厲害,這也是佛乘宗為什麼在末法時期,會出現的最主要原因。不只是佛乘宗,理論上佛教所有宗門、宗派,所有道場、弘法大德,應該都要往佛法的正法去下最大的功夫,這才是對眾生最大的幫助,這也是我們今天舉辦法會的最主要原因。假設佛乘大法這個正法能夠宏傳出去,從在座的數百位大德,延伸到台灣的所有佛教徒、所有眾生,以至延伸到整個世界、整個法界的所有眾生,那麼 佛陀弘法的唯一目的不就可以達到了嗎?

 

在學佛過程中,不管修學哪一個法門,當你還沒有成就以前,有三件事情做到了沒有?第一,身心有沒有更健康?第二,家庭有沒有更和諧,人際關係有沒有更和諧?第三,工作、職場或事業等,有沒有更順利?假設有任何一點沒有做到的話,你的路一定是走錯了,你一定用錯功了,也就是說,你是用錯心了。

 

《般若心經》為什麼叫做「心經」呢?就是 佛陀在幫我們解決這顆用錯的心,所以才叫心經。雖然只有短短兩百六十個字,但是非常、非常的深奧,因此我建議修學佛法者,《心經》會背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在修行方面,建議要從《金剛經》下手,其實《金剛經》裡點出了《心經》修行上很多重要的問題。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經》第一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到底在講什麼,眾說紛紜;但可確定的是,重點在「觀」字,接下來才講「照」。觀和照是兩個不同的層次,是不能相提並論的;也就是說,你在「觀」的方面沒有下足功夫,是不會有「照」的境界出現的。

 

所謂學佛,最重要是學習佛的思想觀念;人之所以有煩惱痛苦,就是因為具備的是凡夫的思想觀念。如何從一個凡夫的思想觀念跳脫,然後到一個菩薩、佛的境界;假設不能這個樣子,怎麼能奢望有一天可以解脫,可以證道,可以成佛。甚至簡單的說,只要有一天,你具備的仍然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凡夫的思想觀念,那就永遠會有煩惱痛苦。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個行深,就是告訴我們在思想觀念、行為、語言方面,下的功夫要很大、很深,要讓你那些刻骨銘心的錯誤都全部剷除掉,才有辦法進入般若波羅蜜多,才可以到彼岸,才可以獲得真正的無上智慧。

 

無上智慧又叫無限智慧,和一般學問、知識經驗有非常大的差別。一般的知識學問有時而盡,它是受到限制的。即使是再偉大的科學家,對於宇宙所有物質的瞭解也還不到百分之五;那麼你想想看,一個凡夫,還有什麼好自傲的?唯有無限的般若智慧,才能徹底永恆解決我們所有煩惱痛苦的問題,有了般若,你才可以解脫。

 

接下來講「照見五蘊皆空」,「照」是講般若,到了般若起來的階段,五蘊皆空了。五蘊從哪裡來?從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從意識心而來。修學佛法擒賊要擒王,這個賊王就是我們的意識心;假設不懂得解決意識心的問題,修學就永遠進進退退,終究不能到彼岸。所以,解決意識心以後,就可以照見五蘊皆空,就可以度一切苦厄,從此沒有任何的煩惱痛苦。

 

第一段是《心經》最主要的精華所在,稱之為總持、總綱;第一句「觀自在菩薩」,更是整個《心經》的總持、總綱。這一句假設你沒有弄清楚,沒有下足功夫去修正自己的思想觀念、行為跟語言,那麼即使你每天拚命的背《心經》,也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目的。

 

佛法最可貴的地方就在於實踐力行,假設台灣數百萬的佛教徒,每個人都下足功夫,修正自己的思想觀念、行為跟語言,你想想看,台灣現在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我跟各位報告,台灣真的就是一個寶島。

 


https://buddhayana.info/Article/Info/165
加入好友
閱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