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性導師講述/編輯部整理
「禮佛拜師」的心法,主要講的就是「次第」,次第最清楚的就是「倫理」。倫理長久以來儒家都在講,我們從小學就在學了,大家多少都了解所謂的倫理,但是要如何做?從哪裡著手?這才是重點。
本門禪功是一門人體生命科學,不是比劃比劃動作就可以,最重要的是要有心法;如果沒有心法作導引,那就只是健身而已。事實上,禪功輕則可以讓我們的臉上的黑眼圈、腳底的雞眼不見了,變得容光煥發、腳步輕盈;甚至嚴重的脊椎側彎也可以不藥而癒,更重要的是,能從「有念」進入「無念」,在動中入定。總之,禪功的功效真的不可思議!
所謂「心法導引一切」,動禪只要心法「懂了」,就能有所成就。什麼叫「懂」,就是實踐力行而有所收穫才會懂,不然不會懂,或頂多只能懂得表面意義,那沒有太大的作用。
「禮佛拜師」的心法,主要講的就是「次第」,次第最清楚的就是「倫理」。倫理長久以來儒家都在講,我們從小學就在學了,大家多少都了解所謂的倫理,但是要如何做?從哪裡著手?這才是重點。
這麼好的禪功,但是卻沒有很多人可以修得很好的原因,就是在生活當中沒有好好的實踐力行。修行最苦的就是在生活中實踐力行,包括你每天跟家人、同事、親朋好友、鄰居甚至跟陌生人的相處等等,都是在修行。這裡的每一關都要過,每過一關這個「我」都要縮小,「縮小我」是最難的。我們在佛堂裡,表面上的地位有學員、助教、講師、副教授師、導師,但是實際上是沒有的,佛教講「沒有分別心」,哪有地位可言?所以佛教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縮小「我」,修行過程當中就是只做這一件事情而已。佛乘宗門人只要懂得縮小「我」,每天把「六大心法」應用在生活中,在「三禪一懺」下功夫,相信在短期內就能成就,以前 緣道宗師的期許是三個月到三年。縮小我,就是把「我法二執」逐漸拿掉,把人的外衣拿掉,往法身邁進,法身是無我的。所以,縮小「我」這一關過得了,以後的每一關都可以過得了。
我們的門規第三條:「自立活命,奉獻公益,群己和協,無我為人。」講到「無我為人」,「無我」才能為眾生,有「我」在,就一定不是為眾生;就算是為眾生,也是為「差別相」眾生。為差別相眾生,就叫做種因、結緣、得果而已,在因緣果報的範圍裡面,是不能解脫的;而真正的「無我為人」是一定可解脫的。
禪功困難在哪裡?難在心法。心法困難在哪裡?難在生活當中實踐力行。實踐力行不是用想的,而是真正的去做。為什麼有些人肯做吃虧的事情?譬如,從世間法來講,捐錢是不是吃虧?做人處事不跟人家對立、不反對人家是不是吃虧?其實所有吃虧的事情,都是在種善因、結善緣,沒有一件例外。如果可以學習吃虧,而且慢慢練習每一件事情都吃虧,那麼善緣是絕對跑不掉的,好的果報一定在等你。你種的因、結的緣,可以瞞自己,但是瞞不了 老祖師。我們總有一天也是可以跟老祖師一樣,可以有那樣的本心、般若和法身,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縮小這個「我」。那麼從哪裡做起?要從倫理做起,從次第下手。
這一式禪功做得好或不好的差別在哪裡?就是心法有沒有實踐力行,次第對不對,倫理有沒有遵守。次第和倫理,包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注意到,譬如,洗衣服要按照次第洗,哪些衣服先放進洗衣機,哪些後放;家裡擺設的物品,也是按照次第擺。這樣從生活上做起,思想觀念和意識慢慢就能形成有次第的狀態,每樣東西都有次第以後,修法自然懂得照次第修。為什麼修行進步慢?就是修法沒有按照次第來,東漏西漏的,最後不知道該做哪一項。
我們的「三禪一懺」應該先修哪一項?念佛排第一,念佛是末法時期的第一法門,末法時期眾生靠念佛比較有機會成就,而且念佛非常簡單,二十四小時、任何地方都可以念。第二是拜懺要下大功夫。為什麼不能清淨?念佛不能念到一心不亂?因為修行過程中有很多的障礙,所以要靠禮佛拜懺來消除。
為什麼要複習禪功?因為光靠禪功就能解脫。禪功解脫的關鍵在於心法的實踐力行,實踐力行先要把次第弄清楚,生活上的次第、佛法上的次第,兩者結合起來,就是「佛法生活化」,就是生活變成修行了,能夠這樣,那麼這一生一定可以成就。以此來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