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段和協功--第十六式抖落根塵

善性導師講述/編輯部整理

「抖落根塵」的心理功課是:「迴脫根塵,轉識成智,以入佛之理境。」迴脫根塵的「根塵」,是指我們意識和念頭的問題,講簡單一點,就是 緣道祖師開示的「一念轉,自業轉」,念頭轉得過來,煩惱都成菩提;念頭轉不過來,煩惱永遠煩惱,菩提還是菩提。

我們從初級班第一節課到高級班結束,都是在講怎麼解決意識的問題,因為末法時期大部分的人只能走漸修的路,不能如禪宗古德那樣當下放下、當下頓悟、當下成就。那麼走漸修的路,就是逐漸捨離,捨離什麼?捨離三界貪瞋癡。三界貪瞋癡講的就是物質現象,所有眼耳鼻舌身意所觸及的物質現象,都要想辦法捨離。當你開始不那麼重視物質現象,而逐漸捨離它,那你的意識作用就會逐漸減少。意識作用帶給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它跟現象結合成一體,很難分開,你一看到現象就會有反應。那這已經經過多久了?經過了無量劫,要去掉是非常困難的,所以 祖師才會用「九段禪功」,用這「佛乘無上禪功」來幫助我們。

 

長久以來學員在禪功方面悟得不多,而且很多可能是悟錯了。禪功從第一式「禮佛拜師」、第二式「法輪常轉」、第三式「身心一如」等,每一式都在幫我們解決長久下來的習氣問題,特別是生理習氣。譬如「法輪常轉」,為什麼手舉起來要貼著耳朵?因為我們的手臂很少轉到這個位置,尤其更少做往後轉的動作,身體這些部位幾乎沒有活動過,所以這個動作,為的是要讓原本沒有活動到的筋骨得到活動,這些沒有運動到的,就是我們疏忽的地方。又譬如「降龍伏虎」,這一式因為活動到很多我們碰都沒碰過的筋骨,所以稍微一碰就會感到痠痛,很多的病痛就是從這些地方來的。禪功有很多動作大家一開始做起來很不習慣,因為很多動作已經變成習氣了,有時候就連做禪功都變成習氣了,所以要想辦法慢慢調整。

 

「轉識成智」,生理習氣也是我們思想觀念帶來的,思想觀念屬於心理的問題,心理習氣造成生理習氣,那怎麼能轉識成智呢?禪功的第一階段是「初段和協功」,為什麼叫和協?因為很多地方活動不到就不和協,所以透過禪功,慢慢將全身每個部位都活動到了,不和協的地方自然就和協了。全身每一個部位都活動到了,代表什麼意義?我們歷劫累世以來結的因緣很多,這些因緣從無量劫以前到現在,以至未來,累積成習氣,這些都要慢慢鬆掉,為什麼要鬆掉?因為鬆掉以後,念頭就不再結集,從物理學來講,就是粒子不能結集。當你把這些念頭放下來、鬆掉了,就是「空」;當你超越「空」,進入「真空」,就可以達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任運」的境界。

 

我們的生理,包括眼耳鼻舌身意的活動,都是習慣性的,這就是習氣,透過禪功,一式一式的,可逐漸把這些習氣化解掉。譬如「禮佛拜師」要長期做,做一、兩次是不為功的,所謂「功」就是時間,花很多時間才叫功。「禮佛拜師」長期做下來效果是很大的,可以解決歷劫累世習氣的問題,因為所有習氣的根源跟脊椎產生絕對關係,我們講通氣脈包括皮通、肉通、骨通,接下來髓通,髓通講的就是脊椎。其實還不需要到髓通的地步,當你發現肉通跟骨頭之間有氣脈在走,你就會發現你跟以前不一樣了,你的思想觀念跟想法,對色聲香味觸法、對人事時地物的想法都不一樣了。這就是生理影響心理,這兩者互為因果,生理、心理能互相幫忙,互相協助,進步就會很快。所以要轉識成智,就要把生理習氣和心理習氣都去掉。

 

「以入佛之理境」。「理」講的就是思想觀念,思想觀念層次提高了,但是你實修的狀況還沒有辦法跟它契合,那就要再下功夫讓實修跟理結合在一起,這叫「佛之理境」。佛的思想觀念慢慢建立起來,但是你實際上還沒有做到,那就要在生活當中實踐力行,調整你的思想觀念、行為語言。但是思想觀念很難調整,所以可以先從行為語言調整,慢慢思想觀念跟著調整,就可以入佛之理境。

 

生理功課方面:「以神經系統為主,加強和協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緣道宗師經常提到腦神經細胞的問題,任何神經細胞、任何細胞、全身任何地方跟神經系統都產生絕對關係。所以這一式很重要,這一式練成功,表示全身百脈都可以打通;反過來講,要練成功,全身百脈要先打通;全身百脈沒有打通,就練不成功。


https://buddhayana.info/Article/Info/117
閱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