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鮮魚湯:媽媽的愛,在日常的嘮叨裡

一碗鮮魚湯:媽媽的愛,在日常的嘮叨裡

本文取材自法拓學員的親身經歷。她的故事告訴我們,修行不在深山古寺,而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透過重新梳理與編排,希望這個家庭關係轉化的故事能為讀者帶來深刻的省思。

 

引言

「媽,你能不能不要管我?」

這句話,多少女兒都曾對母親說過。

 

在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中,母親的嘮叨、

過度保護往往讓成年女兒感到窒息。

 

然而,當我們用佛法的智慧

重新審視這些「干涉」時,

卻驚喜地發現,原來每一次的嘮叨裡,

都藏著深深的愛意。

 

這位學員透過佛法的學習,

重新審視與母親的關係,

從抗拒母親的關懷到理解母愛的真諦,

從與母親對立到學會感恩報恩。

 

她的心得不僅記錄了一段母女關係的轉化,

更見證了佛法在家庭生活中的實踐力量。

 

一碗鮮魚湯:媽媽的愛,在日常的嘮叨裡


週末早晨的母女衝突

被打開的窗戶房門

週末清晨,

當我的身子還留戀在暖和的被窩裡,

似乎瞬間嗅到冷空氣恣意地流竄到我房裡,

馬上連打了兩個噴嚏,微微張開眼,

竟看見窗簾隨風擺動著,

連房門也被大幅度地敞開著。

 

喉嚨嗓子還沒開,還躺著的我,

顧不得一切沙啞大吼:「媽──媽──,

為什麼把我房間窗戶還有房門打開呢?

我講過多少次了,

妳這樣做只會害妳女兒馬上感冒而已。」

 

一碗鮮魚湯的爭執

媽從廚房趕來,

手裡還拿著水果刀理直氣壯地回答:

「妳這樣窗門全部緊閉會缺氧,

沒有空氣呀!妳看妳,

喉嚨不是常咳咳咳的,

早上起來也常常在擤鼻涕!」

 

她若無其事地轉移了話題:

「我剛幫妳煮了一碗鮮魚湯,魚很新鮮,

是我剛去市場買的,

別睡了,趕快起來吃早餐。」

 

一碗鮮魚湯:媽媽的愛,在日常的嘮叨裡

 

刻的我真是無語,

心裡恨透了她無視於我的抗議,

心想:「喉嚨不舒服不正是妳的

自以為聰明造成的嗎?

可否把這些不知從哪得知的

錯誤觀念通通收起來,

不要干涉我這些雞毛蒜皮的事,行嗎?」

 

憤怒與不解的情緒

我氣沖沖忍著寒冷爬下床,

快速緊閉窗子關上房門,

再立刻溜回被窩裡窩著,

終究還是忍不住又頂了嘴:

「媽,反正我沒起床前就不要開我房門,

我不想每天一起床就不開心;

還有,誰會想要一早起來就喝魚湯呢?

拜託別煮給我了。」

 

偶像劇看太多的我,深深覺得所謂的幸福,

應該是被烤過微焦的吐司和

香醇的咖啡香氣喚醒,

而不應該由「憤怒佐鮮魚湯」

作為美好一天的開場。

 

過度保護下的相處模式

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背景

身為平凡上班族的我,

依然賴在家裡繼續啃老;

上大學前要選填志願

也執意只選台北的學校,

從不曾想過搬離這裡和自己熟悉的舒適圈。

 

自從姊姊們分別出國念書後,

我自然就扮演起

「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角色。

 

母親的全面包辦

生活上總是受到父母極致的疼愛,

尤其是我「偉大的母親」。

 

母親將所有家事全攬在自己身上,

雖然常聽見她邊做嘴裡邊埋怨,

但如果我想幫忙,她就會說:

「我自己做比較快啦!

如果妳的手醜掉,怎麼嫁人呢?」

 

菜市場的僵持

有一次陪母親上菜市場,

她貪心地買了十袋以上的食材,

但只肯將兩袋輕巧的青菜給我提,

她說:「如果妳沒陪我來,

我還不是照提,妳這樣幫我已經很夠了!」

 

但急於想分攤她手中重量的我,

在馬路上和她僵持了好久,

「再兩袋給我嘛!」我急著說。

 

她回答:「免啦!免啦!」

我用氣憤的雙眼瞪著母親,

無來由的莫名情緒又把我變成可怕的怪獸。

 

真是諷刺,

原出於心疼彼此會辛苦的兩顆心,

最後終以吵架和對立收場。

 

一碗鮮魚湯:媽媽的愛,在日常的嘮叨裡


母女關係的深層矛盾

母親對我心疼、溺愛,

和她獨有的做事方式,

總是讓我深刻感受到母親過於委屈自己,

而不信任子女已經長大可以依靠。

 

這樣的糾結情緒往往成為

我們母女之間解不開的那個結。

 

我感到困惑和憤怒:

為什麼母親的愛

總是以我不喜歡的方式表達?

 

為什麼她不能理解我已經長大了?

 

為什麼她要把自己搞得這麼辛苦,

卻不讓我分擔?

 

這些疑問在心中累積,

讓我們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佛法帶來的觀念轉變

接觸佛乘大法的機緣

我因為先生而認識了改變

我人生的「佛乘大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開始用不同的角度

來看待生活中的各種關係和現象。

 

因緣法的深刻領悟

我了解到世間法每一件事皆是因緣,

都是自己歷劫累世種的因、結的緣。

 

導師講過:「其實因緣沒有好與壞,

好與壞是我們在『分別』。」

 

這個觀念如醍醐灌頂,

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與母親的關係。

 

原來,我們之間的每一次摩擦,

每一次衝突,都不是偶然,

而是因緣的顯現。

 

一碗鮮魚湯:媽媽的愛,在日常的嘮叨裡

 

先檢討自己的修行態度

導師教導我們,

修行人該做的就是「先檢討自己」,

而不是檢討別人怎麼對我。

 

這句話讓我深深震撼。

 

回首過去的我,

母親用她的方式疼愛我,

而我卻用自私及憤怒來回應她,

我真的是最糟糕的女兒。

 

我開始反省:是不是我太自我中心了?

是不是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內心轉變與實際行動

超越因緣的實踐方法

導師也說:「修行人應力求超越、

突破因緣,可以改變自己

來化解妳們之間的問題。」

 

如果我能放下自己的執著,

順著母親的意思不再頂撞,轉一個念,

誰說我不能比母親更早起?

還可以打掃做家事,再做頓早餐給她吃,

又是誰說早餐不應該來喝碗新鮮魚湯呢?

 

深深的懺悔與醒悟

當我開始用佛法的智慧重新審視過往,

回想從前對媽媽的態度與言語,

我真是深深地懺悔!

那些對母親的不耐煩、頂撞,

以及對她愛心的誤解,都讓我感到愧疚。

 

我終於明白,那一碗鮮魚湯,

不是困擾,而是母親滿滿愛意的具體呈現。

 

那些我以為的「干涉」,

其實都是她關心的表現。

 

一碗鮮魚湯:媽媽的愛,在日常的嘮叨裡


母女同修的美好成果

改變自己的具體實踐

我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不再抱怨母親的嘮叨,

而是試著理解她的用心;

不再拒絕她的關愛,而是學會感恩接受;

不再與她爭執,而是選擇順從和包容。

 

接引母親學佛的喜悅

沒有想到因為自己的改變,

竟然能夠接引媽媽來修學佛乘大法!

 

感恩的是,媽媽也曾跟著我一起來上課,

並且勤於拜懺、念佛。

 

看到母親在佛法中找到安頓身心的方法,

我深深感到這是我送給媽媽最好的禮物!

 

當我學會用佛法的智慧看待母女關係時,

原本的對立化為和諧,

原本的抱怨變成感恩。

 

我們之間不再有那些無謂的爭執,

取而代之的是更深層的理解和關愛。

 

結語

母女之間的愛,

往往隱藏在日常的嘮叨裡。

 

當我們學會用佛法的智慧去理解因緣,

學會先檢討自己而不是指責他人,

就能發現原來每一個摩擦都是成長的機會,

每一次衝突都是修行的道場。

 

那一碗鮮魚湯,

承載的不只是母親對女兒的關愛,

更是我們學習感恩、學習包容、

學習成長的契機。

 

當我們願意轉念,願意改變自己,

就會發現家庭就是最好的修行場所,

而母親就是我們最親近的善知識。

 

佛法改變了我,也改變了我們的家庭。

 

這個轉變告訴我們:只要願意用心學習,

用佛法的智慧面對生活,

任何困難的關係都有轉化的可能。
 

 

 

佛乘大法實修實證班
開啟全新人生體驗

 - 實修實證班第144期
開課日期:2025/8/14(四)

立即預約 啟動改變

佛乘大法實修實證班
開啟全新人生體驗

 - 實修實證班第68期
開課日期:2025/7/17(四)

立即預約 啟動改變

佛乘大法實修實證班
開啟全新人生體驗

 - 實修實證班第59期
開課日期:2025/7/11(五)

立即預約 啟動改變

佛乘大法實修實證班
開啟全新人生體驗

 - 實修實證班第19期
開課日期:2025/7/12(六)

立即預約 啟動改變
加入好友
閱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