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激烈的房仲業,如何保持內心平穩?
在房地產仲介行業,
哲良師兄已經工作了將近 20 年。
這個行業不僅競爭激烈,
而且多數業務人員都面臨低底薪,
甚至無底薪的業績壓力。
或有房仲業務為了開展業務及擴大人脈,
選擇應酬、喝酒,希冀創造漂亮業績。
但哲良師兄發現,
學佛後比較會吸引磁場相同的人,
其實不用應酬喝酒,
也能做出好業績。
透過兩個親身經歷的故事,
他分享了學佛後心態的轉變,
以及如何運用「平等心」來經營業務。
不強求,隨順因緣,也能促成交易
哲良師兄曾經手一間,
位於台北市的透天店面買賣案。
該案件的屋主也是一位學佛之人,
而買方則是一家建設公司,
計劃用來進行都市更新。
但因為價格無法得到共識,
談判一直沒有進展。
過去的他,
會為了避免服務費被犧牲,
盡量不讓買賣雙方直接見面。
但學佛之後,
他開始覺得這其實也沒有關係,
買賣雙方有什麼想法,
讓雙方彼此都知道也很好,
如果沒有談成,也沒有關係。
於是,當屋主拍拍他的肩膀,
請他安排和買方直接見面時,
他便立即協助安排。
結果,
雙方談出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價格,
甚至還把服務費也考量進去,
讓三方皆大歡喜。
這件事讓他深刻體會到,
「原來少動念頭,不需要刻意的話術,
有什麼就說什麼的那個力量是很神奇的。」
以誠信與開放的心態去面對時,
交易反而能夠順利完成。
以平等心接待每一位客戶,帶來長遠的信任
房仲業的店面通常會擺放物件廣告,
吸引路過的客戶進來諮詢。
在他公司的周邊,
就有好幾家同行,競爭相當激烈。
有一天,哲良師兄在值班時,
看到一位穿著拖鞋、短褲的中年婦女,
站在店外看物件,
他主動上前詢問她的需求並熱情接待,
雖然當時她的預算低於市場行情,
但他仍然認真幫她留意合適的房源。
大約兩週後,
他真的找到一間符合她需求的物件,
最後順利成交。
事後,該名客戶告訴他,
其實當天她已經看過附近幾家房仲公司,
但都沒有人願意理會她,
只有他熱情接待。
這次的愉快經驗,
讓她不僅自己買房,
連妹妹、家族房屋買賣與租賃,
也全權交給他處理。
這讓他更加體會到 導師所教導的,
「眾生皆有佛性」,每個人都是未來佛,
無論對方的穿著如何、背景如何,
我們都應該用「平等心」去對待。
真誠待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過去,哲良師兄在談大案子時,
經常焦慮到睡不著,
不斷思考如何運籌帷幄,甚至擔心失敗。
但後來,他明白了,
該努力的部分做到就好,
過程我們盡力了,
那結果就交給因緣果報。
與其費心計較,不如坦誠溝通,
真心對待每一位客戶。
這樣的心態轉變,不僅讓他減少壓力,
也讓客戶更信任他,從買賣變朋友,
讓事業得以長遠發展。
在房仲業這條路上,
學佛讓哲良師兄以「平等心」待人,
因建立「因緣果報」的觀念,
凡事不強求、不執著,
盡最大的努力,以平常心看待。
這樣的態度,不僅擁有更多的客戶,
也讓他的工作充滿更多的自在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