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家庭和諧,只要不住相,就可以一起拜鬼道眾生嗎?
善性導師 回答:
在多元信仰的家庭中,
有些學佛的人,為了維護家庭和諧,
會選擇隨著家人,
參與民間信仰的祭拜活動。
這樣做,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和氣圓融,
但這真的符合佛法修行的原則嗎?
佛法中強調「不住相」的智慧,
是否意味著只要心中不執著,
就可以隨意參與各種宗教儀式而無礙?
佛法觀點
其實,這個問題很多學佛人都曾困惑過。
以佛法的觀點來看,
這樣做是不可以的。
即便你心裡認為自己「不住相」,
只是隨喜參與,但當擺上供品、
實際祭拜鬼道眾生的那一刻,
這個行為本身,已經在造作因緣,
促使那些眾生生起貪心與執著。
這不但無法真正利益它們,
反而讓它們更深陷輪迴,難以解脫。
為什麼不可以?
鬼道眾生比人聰明九倍,
但那是世間智,不是解脫智慧。
它們的貪、瞋、癡、慢、疑,
比人道還要重九倍。
雖然它們已不需要吃東西,
卻仍殘留過去做人時的習氣感覺,
以為還需要飲食。
你今天擺供,它貪念生起;
下次擺得少,它起瞋心。
久而久之,只會助長貪瞋癡,
害它繼續輪迴受苦。
因此,這樣的行為,
已違背佛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原則,
也不是對眾生真正的好,
更不是佛法中「群己和協」的正確內涵。
那應該怎麼做?
剛剛提到鬼道眾生比我們人聰明多了,
它們其實都知道佛法的殊勝,
也樂於聽聞佛法。
當我們持誦九字禪或禮佛拜懺時,
這些鬼道眾生會生起歡喜心,
因為這對它們有實質的助益,
能減少它們的苦報,增長善根福德因緣,
這才是真正利益鬼道眾生的方法。
真正的群己和協:從差別相到一合相
表面上的隨順家人,不能就稱為和協。
因為事實上,和協的內涵極為深遠,
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 差別相的和協:
就是要主動積極地,
與周遭所有的衆生和協、圓融。
● 一合相的和協:
才是真正的「群己和協」。
當證入一合相的境界時,
已經沒有和協與不和協的問題存在,
因為在這個層次,心無分別、萬法一體,
自然沒有矛盾與對立的問題存在,
這才是究竟圓滿的和協。
因此,凡是尚未證入一合相的和協,
仍難免受到分別心與執著的限制,
無法達到真正的圓融與自在,
這樣的和協終究還是有所缺陷。
學佛之後,應逐步趣入一合相,
莫耽溺在差別相中,
誤了自己,也連累鬼道眾生。